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

1、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2、内容: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统一货币,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改革军队编制,颁布征兵令。
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仿效西方司法制度,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
3、意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采用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促使中国的清王朝改变政治体制,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开始了“君主立宪”的道路。

扩展资料
给中国的启示
1.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防止和剔除其消极落后的成分,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也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2.坚持改革开放,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3.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因为只有文化上认同,才会有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各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是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这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4.改革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
5. 改革要彻底,要顺应时代潮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
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2、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和祖·阿博特等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3、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扩展资料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消极影响
1、虽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所有制消极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2、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3、明治宪法颁布后,藩阀长期以天皇名义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4、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为天皇尽忠卖命。
5、封建残余制约了日本的经济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19世纪60-90年代日本的改革运动)

  背景:十九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

  内容:
  1、政治方面:
  (1)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改革
  (1)内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内容:①提倡新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封建文化)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影响: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国、意大利的统一等构成了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大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建立起来。

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会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会失败。
中国的社会背景:(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日本的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中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大。日本的具体措施: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

戊戌变法的全资料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简单的说: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 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 .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

日本是如何摆脱列强的侵扰的?
为全世界带来一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当中日本经明治维新改革后,变得更富强,因而成为世界强国,军国主义的扩张,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断对外扩张,而对全世界来说,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他们带来极大的震撼,因为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竟击败了大国中国,甚至打败欧洲强国之一的俄国,令所有列强也大感震惊.因此明治维新带来的影响是...

岩仓使节团出使欧洲之后对于日本的文明有什么影像?
岩仓使节团为日本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出使背景 1868年明治维新,随即废藩置县,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使得国内真正统一。政治上稳定了,经济上就该有发展,但是日本采用什么经济模式、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明治的官僚们却是一头雾水。因为过去农业经济,靠天吃饭,不太需要政府导入力量。现在不同了,...

明治维新的领袖
维新后,胜改名为安芳,号海舟,又在明治新政府中担任海军司令、参议长等职务。也可以说,他是日本近代海军的创建者之一。 铁舟与泥舟 12、所谓“幕末三舟”,是指胜海舟和一对义兄弟:山冈铁舟(1836~1888)、高桥泥舟(1835~1903)。 铁舟是义弟,剑术出自千叶道场,属直心影流。他在幕府招收浪士队(新征组)时,...

求几部明治时代内容的电影电视剧动漫(皆可),最好是带有明治时代的“浅...
以明治时代为背景的作品:动画:《浪客剑心》(其他很多只是借用明治这个时代名称,其实和明治时代根本无关,真正有“明治风”的动画作品,《浪客剑心》是其代表)另,《千年女优》虽然内容是跨越了日本的各个时代的,但我觉得其近代气息还是比较浓烈的,和lz的“浅淡”风格非常吻合,推荐!电视剧:以明治...

日本的历史,从十七世纪开始
17世纪不清楚 我只知道 16世纪德川幕府建立 后来 18世纪逐渐落寞 然后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 迫使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日本人 有所醒悟 不在 学习中国 开始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后来 就是 19世纪的明治维新 日本天皇权利加强 还有 2战期间 日本气焰过于嚣张 还攻占美国珍珠港 致使美国政府 也...

请大家帮帮忙找找有关殖民扩张的资料
(1) 俄国1861年改革:①改革的历史背景。②改革的内容。③改革的意义。(2) 美国内战:①美国的领土扩张。②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③美国内战及其意义。(3) 德意志统一:①统一的历史条件。②统一的过程。③统一的意义。(4) 意大利统一:①统一的历史条件。②统一的过程。③统一的意义。5� 日本明治维新(1) 明治...

日本国志内容
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国力日益增强,野心也随之膨胀,这促使中国的日本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黄遵宪的著作《日本国志》作为这一时期国人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维新历史的重要作品,备受瞩目。黄遵宪,曾任驻日参赞,他深感当时的中国士大夫们视野狭窄,对外界情况知之甚少,因此他决定以极大的热情和...

《浪客剑心》这部电影为什么如此经典?它到底讲了什么内容?
《浪客剑心》为何成为经典?它揭示了历史与人性的冲突。电影背景设定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转型的剧烈转变中。故事展现的是改革的快速推进与传统武士道精神的逐渐消逝。许多角色,如志志雄、苍紫,成为了时代变革的牺牲品,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只能选择自我毁灭。剑心,作为电影的...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