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化历程。 简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的文化思潮

简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的文化思潮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大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但也有鲜明的时代内容。鸦片战争严重冲击了闭关、落后的中国,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第二阶段: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统治阶级中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开明派,支持维新变法;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第三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宣传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反清起义等,大大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

鸦片战争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变化?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答: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变化:(1)鸦片战争之后,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道理:落后就要挨打。(2)五四运动之后,政治上: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精神财富:爱国主义.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文化历程:

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西方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进入古老的中国,在史无前例的屈辱面前。有些人作出了反击: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他们的行动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束缚,为中国思想界的进步提供了路径。但是他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封建主义,通过借取西方物质文明,以谋求清王朝的自强。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其基本主张:经济方面主张摒弃“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政治方面,宣传西方的议会制度,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文化方面,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二、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逐步发展起来,表现为严复积极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康有为则把中学和西学融合起来,宣传变法主张;梁启超发表文章,指出只有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

维新派的基本思想主张是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具体表现为三民主义。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四、1915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深刻的反封建斗争,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民主、科学等近代思想都在中国广泛传播。

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出现较大变化。中国思想开始走上了近代化。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凝聚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悍然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率先在青年学生中喷发了。

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二、五四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先河。

面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黑暗混乱状况,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怀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对中国是否适合,坚持不懈地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三、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革命之所以经历曲折、屡遭失败,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能够科学把握革命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充分代表人民意愿的先进政党来领导和推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百度百科-五四运动





推荐这两篇,很有参考价值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与中国的近代化密不可分。围绕着一个主题、一个方向、三个阶段展开。

一个主题即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不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任务,而且还承载了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既是对真理的探索也是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它与必修一中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同学们抓住近代思想解放的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就能充分感受到先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拳拳的爱国心。

一个方向即向西方学习。这个方向问题实际上是由下面三个问题组成的:学不学、学什么、怎样学。关于学不学的问题。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提出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但并没有被广大国人接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双方围绕是否向西方学习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是洋务运动给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答案。向西方学习到底学什么当时并不清楚。洋务派认为西方先进的原因是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向西方学习仅仅学习科学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新的内容。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认为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但随后出现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却最终都失败了。这两大运动的失败不是由于制度的落后造成的,而是由于没有先进的国民。为此怎样学的问题提出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后来以李大钊为首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才在根本上推翻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造就了一代新国民。

三个阶段即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阶段。历史学家陈旭麓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同西方国家的科技差距,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先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接着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说。在洋务运动实践过程中,又有人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他们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他们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两次伟大运动将向西方学习推进到制度层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号召下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打倒了封建正统思想,造就了无数新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十月革命后,他们中的先进分之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并最终使新文化运动演变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三个阶段循序渐进,不断深化,高潮迭起。

准备阶段:1840年-19世纪90年代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西方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进入古老的中国,在史无前例的屈辱面前,出于挽回颜面、挽救自己命运考虑,一些较开明的地主作出了惊人的举措:①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他们的行动突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束缚,都为中国思想界的进步提供了路径。但他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封建主义,通过借取西方物质文明,以谋求清王朝的自强。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基本主张:经济方面主张摒弃“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工商业;政治方面,宣传西方的议会制度,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文化方面,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起步阶段:19世纪90年代-1919年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逐步发展起来,表现为严复积极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康有为则把中学和西学融合起来,宣传变法主张;梁启超发表文章,指出只有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维新派的基本思想主张是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具体表现为三民主义。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深刻的反封建斗争,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民主、科学等近代思想都在中国广泛传播。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在为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出现较大变化。这样,中国思想走上了近代化。

三、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近代化的影响

①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和面对现实。其对中国的影响重在思想,没有具体实践改造。②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创办近代军事、民用企业、新式学校,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引进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和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促进了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③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百日维新的发生。其伟大作用在于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推翻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⑤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哪个事件最重大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1901年9月7日 影响:签订 《辛丑条约》中国完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二、抗争史:(1)旧民主主义革命 1.洋务运动 时间:1861年至189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之间)影响:这是一场清政府内部失败的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分别签订;洋务运动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洋务运动失败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材料一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并行...
简略的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之后的洋务运动,是由左忠棠、张之恫举办的,再到太平天国洪秀全、义和团起义,随后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是民国的诞生、随后发展为五四运动。

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背景?
2、五四运动的发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阶级也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历程。他们想搞清楚中国何以落伍、西方国家又何以强大的真正原因,并探寻拯救中国的道路。从农民运动到改良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在探求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在求索...

1840年到1949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

简述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事件列表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事件列表: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 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加分!简要概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帝反侵略的农民起义。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计存在14年。洋务运动: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

(13分)“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各阶层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一些列的抗争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