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如下:
1、国内政治方面,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4、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将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不合理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准备准备在“合约”上签字。
5、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其历史背景如下:

1、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从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之日起,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间,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

2、五四运动的发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阶级也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历程。

他们想搞清楚中国何以落伍、西方国家又何以强大的真正原因,并探寻拯救中国的道路。从农民运动到改良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在探求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在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



每年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它的由来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属于革命 时期纪念性节日,同样属于这类节日的还有西安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背景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 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 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 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 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 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 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运 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 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 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 然被当代年轻人所推崇。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五四运动发生前,军阀势力利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成果遭到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着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起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久,五四运动就由“巴黎和会”作为导火线而爆发了。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其历史背景如下:
1、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从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之日起,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间,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
2、五四运动的发生,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和先进阶级也开始了睁眼看世界的历程。
他们想搞清楚中国何以落伍、西方国家又何以强大的真正原因,并探寻拯救中国的道路。从农民运动到改良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的先进人物在探求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在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
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五四运动的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果实,又在1915年,为实现他的皇帝梦而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使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袁世凯死后,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工业在这时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也壮大起来了,产业工人的数目由1913年的约65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参加斗争,是五四运动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五四运动发生前,军阀势力利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统治。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成果遭到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着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起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五四运动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久,五四运动就由“巴黎和会”作为导火线而爆发了。

54青年节历史背景
五四青年节源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其历史背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国内背景: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受外国势力控制与压迫。在此状况下,部分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命运,呼吁民族独立、民主自由以及科学文化的兴起。国际背景: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

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背景
五四青年节源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其历史背景如下:社会状况: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受外国势力控制与压迫。在此情况下,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命运,呼吁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科学文化的兴起。国际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简介
历史背景:五四青年节来源于1919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五四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主要代表:五四运动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代表,他们积极参与,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节日意义:为了纪念这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学生爱国运动,后来设立了五四青年节。这一天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以下是关于五四青年节由来的详细解释:历史背景: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一行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

54青年节由来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以下是关于五四青年节由来的详细解答: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次运动展现了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节日确立: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及其所代表的青年精神,1939年,陕甘宁边区...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简介
五四青年节源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以下是关于五四青年节由来的简介:事件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学生为主,同时有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5月4日,主要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形式:五四运动采取了示威游行、请愿、罢工以及暴力对抗政府...

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背景?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其历史背景如下:1、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侮,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处于濒于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之中...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简介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以下是关于五四青年节由来的详细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

五四青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五四青年具有两层特别的含义:五四青年节的历史背景:五四青年节源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泛涉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立场。五四青年的象征意义:青年力量的觉醒...

54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后于1939年由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具体来说: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节日确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