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何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什么能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什么能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本国的封建制度瓦解 经济的发展...... 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大将军和武士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许多武士经常入不熬出,在加上小资本注意者和封建社会之间的矛盾。以及天皇和将军之间的矛盾。使得天皇及其阶层建立的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 日本为什么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没有象中国一样被列强侵入,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主观: 1.统治阶级的危机意识 2.中下层人民的要求 3.日本民族的开放意识(此点可无) 客观: 1.资本主义萌芽 2.它的成长过程没有遭到(西方)列强的毁灭性打击

1865年12月,日本的长州藩讨幕派高杉晋作率领以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击败保守派,夺取了藩政权。随后,萨摩藩讨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这两股力量结成讨幕联盟,与幕府军队抗衡。


1865年12月,压制讨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满15岁的明治天皇继位。这时,宫廷形势开始向有利于讨幕派方面发展。明治天皇虽然年幼,但也颇有见识,对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满,随即答应与讨幕派联合起来,推翻幕府统治。经过周密计划,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


德川庆喜看到大势已去,决定放下武器,向天皇投降,被降为诸侯,取消一切权力。随后,政府军开进江户,这样,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之久的德川幕府垮台了。


1868年3、4月间,明治政府先后颁布了《五条誓文》和《政体书》,从而提出推行资本主义新政的基本方针,从1868~1873年,日本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维新运动。因这场运动开始于明治期间,所以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


明治维新中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由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但是,明治政府建立的是以天皇为核心的权力机构,灌输的是忠君思想,强化了军国主义倾向,使日本由一个被侵略的国家变成一个侵略别国的国家。


[我还想知道]


明治维新后,将日本国的首都迁到了江户,改名“东京”。


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收回封建地主领地、取消封建身份等级制、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破除封建主义旧文化。


1871年3月28日,巴黎的工人和群众成立了巴黎公社,宣告了资本主义衰落时期的开始。

明治维新的胜利原因

<<五条誓文>>发表后三年,全面的改革-<<明治维新>>便正式推行,明治维新是一个十分全面的改革,分别有废藩置县、政制改革、教育改革、军事和经济改革。

在废藩置县中,由于在王政复古后,日本仍有许多封建领地大名仍能在其领地内掌管行政,令日本推行全国性改革有一定困难,因此日本决定废除封建制度。于1869年,长洲、肥前等四大藩率先将他们的土地和军队归还给天皇。天皇之后发怖诏书,命令所有大名以西部的大藩为榜样。全国大名因此被迫放弃其领地,而明治政府则给予他们优厚年薪作为补偿,令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其后于1888年再划分为3府43县)[1]。日本因而成为一个中央集权政府。收入更为稳定,可以更有效推行其它改革。

在政制改革上,由于日本在早期的权力仍只集中在一小撮的明治寡头手上,人民仍未能享有真正的民主,因此日本人民深感不满,由以商人和前度武士阶层的不满声音最为响亮,再者,明治领导人亦希望透过宪法改革以获取西方尊重,所以日本领导人于1881年宣布了一份天皇诏书,诚诺于10年内推行宪法。明治政府派出伊藤博文往西方学习宪法,选取了普鲁士的体制。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颁布宪法,而伊藤博文则被任命为首相。可是,<<明治宪法>>却不是一部民主的宪法,因为天皇拥有最高的权力,国会权力十分有限,因此,明治宪法提供给日本人民的,只是表面上的民主,而且,在明治宪法中,军方享有很大程度上的独立,海陆军首领可直接觐见天皇,令军方地位提高,造成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

而在教育改革中,日本致力吸收西方知识来提高教育水平,令日本于十九世纪未,日本未受过教育的人口少于5%;而且,由于日本大部份人口也受到教育,提供了工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令日本工业化成功作出贡献。可是,一些日本领导人害怕日本人民因受西方教育而放弃传统美德,所以学校只教授西方的知识和强调忠君爱国的思想,而不传授西方民主思想,令日后发展成极端民族主义。

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实施了新的税制,所有地主也要按地价付3%的货币税,令明治政府国库收入增加,而且明治政府亦聘请外国专家为顾问,改良耕种方法,增加了农业产量。在经济上,日本亦十力发展工业,由以军事工业为重,此举是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由于重工业需要大量资金,故此只能由政府率先发展。除此以外,明治政府亦大力发展通讯、交通和轻工业,令到日本更现代化。在1880年后,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将其拥有的非军事工业,低价售给一些被称为财阀的大财团,这有助加速日本工业化的发展。

最后,在军事改革上,明治领导人意识到无论到内或对外上也需要利用强大的军队来控制全国和抵御西方的侵略。于是,明治政府于1873年颁布了[全国征兵法],全国成年男子也虽服三年现役和四年预备役,又按照德国的陆军模式和英国的海军模式建立陆军和海军。虽然日本以西方模式建立军队,但领导人仍以[武士道]精神来鼓舞士气,严格要求士兵服从长官和天皇,甚至向他们灌输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令其日后不断向外扩张;亦令日本往后对外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之后,西方于1899年结束对日本的治外法权,而日本亦于数次对外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令世界也大为震惊,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印证了明治维新的成功。

明治维新的影响

明治维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其成功为日本甚至为全世界带来一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当中日本经明治维新改革后,变得更富强,因而成为世界强国,军国主义的扩张,令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断对外扩张,而对全世界来说,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他们带来极大的震撼,因为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竟击败了大国中国,甚至打败欧洲强国之一的俄国,令所有列强也大感震惊.因此明治维新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首先,明治维新的经济改革中,日本大力发展通讯和交通设施,令日本工业得以高速发展;而且,明治政府亦对农民征收新的地税和进行币制改革,令明治政府收入更为稳定,有更多资金发展日本,因此,明治维新令日本能变得更富强。

而明治维新中的教育,军事,立宪和经济改革也令日本的军国主义兴起。在教育改革中,由于教师只教授西方知识,而不教授西方的自由思想,而要求学生要忠君爱国,学校变成了灌输思想的地方,因此令到日本青年的极端忠君爱国思想;而在军事改革中,日本的将领以武士道来鼓励士气,强调忠君爱国思,,因而令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明治维新的立宪改革中,军方在很大程度上拥有自主权,不受国会约束,海陆军将领可直接觐见天皇,加强了军方的地位,有助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以上提及的各点也令到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令日本在日后不断对外扩张;而经济改革的成功,亦成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原因,因为日本由于资源有限,而且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日本的商人亦支持日本的对外扩张,因此,明治维新的第二个影响是令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

之后,日本由于不同的问题而先后于中国和俄国开战,更获得了胜利,令列强大为震惊,这些战争的胜利也是由于明治维新的成功而令日本的军队强大而战胜。首先,日本和中国由于朝鲜的主权问题而发生磨擦,而两国开战的直接原因是亲日的朝鲜人金玉均在上海被杀,日本因而兴起反华情绪;在1894年3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中日双方派出军队前往,两军到达前叛乱已经平息,中方要求日军退兵,但日军加以拒绝,更在1894年7月21日攻打朝鲜王宫捉拿朝鲜王,数日后击沈了中国的高升号,于是,8月1日,双方便正式宣战,是次战事为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军队轻易击败了当时号称全世界第三大的北洋舰队,更轻易战胜中国,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和日本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中国而言,该条约需要赔偿大量金钱,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中国的软弱引起了列强对中国有更多无理的要求,爆发了1895-1899年的租界的争夺,令中国近乎被瓜分;人民亦因战争的失败而要求彻底改革,亦有人支持革命,推翻满清政府;而对于日本而言,<<马关条约>>令其得到大量资金发展其工业,而且,她击败了中国,使到其国际地位得以提升;更因这次战争的胜利而令军国主义在日本得以更盛行,条约得到的利益,使日本明白到战争胜利的好处,所以日后不断对外扩张;最后由于俄国不满条约规定辽东半岛归于日本,于是联同法国和德国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令日本和俄国关系恶化。

由于三国逼日还辽事件,日本和俄国关系恶化,而且由于朝鲜和满州的纷争,令日本和俄国关系更趋恶劣,而战争的导火线为1902年日俄两国签订了一项协议,俄国需要在18个月内分三次彻兵,可是,俄国在第一期彻兵后,便不再彻兵,日本之后虽尝试与俄国谈判,可是俄国只给日本一个空洞的答复,日本因而明白到只能与俄国开战才能解决问题。1904年2月,日本与俄国正式开战,俄国因对马海峡之役中惨败,加上国内革命爆发,迫使俄国要进行和谈;而日本亦筋疲力尽,并且无力支付军费,因此,她亦愿意进行和谈。结果,两国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这次战争令日本成为东亚盟主,为日本带来十分大的经济利益,更因战胜而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兴起,因而往后不断对外侵略.对俄国而言,是次战败令国内人民产生不满,引起了1905年的革命,亦促使了英,法,俄三国签订的<<三国协约>>。而且,日俄战争亦令中国主权受辱,因为日俄战争是发生在中国国内,而中国却没有能力制止,因为政府的软弱,令更多人民支持革命,一连串革命因而爆发,最后,朝鲜因日俄战争成了日本的保护国,日本更于1910年以首相伊藤博文被暗杀为借口而吞并。以上的两场战役都是因日本经明治维新改革后变成强国才能战胜两个大国,所以这些亦为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能成为世界强国,除了能从战胜中俄两国看得出外,亦能从英国与日本签订<<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会中看出,英国与日本于1902年签订了<<英日同盟>>,并于1905和1911年续签,这是第一次有欧洲强国与亚洲国家签订协议,可见日本的强国地位逐渐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参与了战后和会,可见出日本的强国地位已被肯定,这些也是明治维新的影响。

从以上各点看出,明治维新的影响十分之深远,甚至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因明治维新中的改革引致军国主义兴起,日本向亚洲各地区入侵而发生。因此,明治维新的影响是十分大的!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明治初期,日本的社会经济还很落后,集中的手工工场虽然在先进地区比较发达,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散的手工工场仍占统治地位。拥有巨额财富的大商业资产阶级,由于缺乏经营资本主义工业的经验,一时还不肯把资金投到工业中去,重工业几乎不存在。同时,由于受到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制约,日本仍没有摆脱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威胁。

明治政府为了摆脱落后,为了摆脱受外国奴役的地位,以争得民族独立,并且进而称霸东亚,在改造封建国家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国家的建设工作。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及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为了进行建设,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为了学习西方,他们决定派遣一个庞大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这个使节团由全权大使岩仓具视率领,伊藤博文为全权副使。该使节团的使命是与欧美各国谈判修改条约,①并且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等进行全面考察,作为日本建设的参考。使节团在1871年11月启程,到1873年9月前分批回国。在考察期间不断地往国内写信,随时介绍情况,以便国内及时地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经验。明治元老们就是参照这些考察报告进行近代化建设的。为了建设日本,他们提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殖产兴业” 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这标志着日本的“殖产兴业”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它放弃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方针,转而实行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得特别迅速。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为一个棉纱出口国。

“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教育改革在文明开化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在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影响下,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于明治6年(1873年)成立了研究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术团体——“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富国强兵” 明治政府三大政策是互相联系的。在维新元老心目中,“富国强兵”是最高目的,而“殖产兴业”及“文明开化”只不过是手段而已。在“富国强兵”政策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提出改革军制的是山县有朋,他认为改革军制的目的就是“内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力”。可见,“富国强兵”不但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镇压人民及对外侵略。

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和1873年颁布征兵令,标志着建设新军的开始。实行征兵制就是军制上的革命,就是取消封建武士军队,剥夺武士垄断军队的特权,从民众中征兵,建立资产阶级军队。在建立新式军队的同时,解散了在维新初期由诸藩军队改编的旧式军队。但是,实行征兵制也包含了不平等的因素,官吏、专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除兵役,而且富人只要缴纳代役费270元者,亦可以免除兵役。

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所谓“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武士道”精神是纯粹的封建性的东西,其主要内容是:“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及野蛮的侵略思想。

“富国强兵”政策的贯彻,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的道路。

明治维新是在作为社会形态更替的前提条件的资本主义关系及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部压力的催化作用,为了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同时面临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双重任务。在国内,它的主要任务是摧毁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消灭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割据状态,实现国家的统一,并使日本迅速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它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强加给日本的殖民枷锁,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维护日本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在当时日本的具体条件下,民族革命任务的最终完成,有赖于民主革命任务的顺利解决,因此,民主革命的任务成为明治维新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但是,明治维新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日本虽然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因此,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是不彻底的。其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却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何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首先,明治维新的经济改革中,日本大力发展通讯和交通设施,令日本工业得以高速发展;而且,明治政府亦对农民征收新的地税和进行币制改革,令明治政府收入更为稳定,有更多资金发展日本,因此,明治维新令日本能变得更富强。 而明治维新中的教育,军事,立宪和经济改革也令日本的军国主义兴起。在教育改革中,由于教师只教授西方知...

为什么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不是沦为...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何迅速崛起?
而明治维新中废除了武士阶层后,平等了民权,普及了教育,使人才培养正规化,新思想也更深入民心。另外,清国在被列强击败后,突然就从自大跌入自卑的心态,对外一味妥协,外国人要杀谁就杀谁,国家不能保护自己的国民,国民也就自然觉得国家不可依靠,所以也就没有国家的自豪感,即使是官员见洋人也自觉...

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何日本能够瞬间崛起成为亚洲第一?_百 ...
明治维新对日本和东亚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从积极方面看:首先,使日本社会从封建主义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割据国家变成统一的国家,走向了国富民强之路。仅用了半个世纪,日本就迅速地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大国。其次,使日本逐渐摆脱了...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何迅速崛起?
2、国家观念,明治维新之后,国家观念深入人心,民族主义对老百姓的鼓动可不是白搭的 3、工业建设,日本采取了扶植大财团的殖产兴业的国家政策,迅速发展起了自己的工业 4、法制建设,效法德国和法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财产所有权,鼓励人民发挥才智 5、军队建设,建立了独立的国防军,而且非常...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力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废除了幕府时代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GJ主权,在国内,日本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因此,&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1.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

为什么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不是沦为...
因为明治维新是个成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果是失败了才会被外国列强控制,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吧,然而不是,他们逐渐恢复了国家领土和主权,成了亚洲唯一一个独立的国家,并成为列强 请看改革的措施: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缓解了阶级矛盾,从体制上进行改革;经济方面,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制度和对外政策上对德国“情有独钟”的原因 :答:(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很快成为亚洲强国。(3)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4)但是,日本封建...

为什么明治维新能够成功
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作为中央政权机构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权政治体制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的全部领土又被分割为二百多个藩国,保留了由领主在自己藩国内实行统治的政治格局,每个藩的领主都拥有独立的而且是世袭的军政实权,因而...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日本的快速崛起,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体制,使其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民主独立的工业强国,从而摆脱了民族危机。此外,这次改革为日本后续成为亚洲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石,使其迅速成长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因此,明治维新不仅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其现代化进程...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