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尽管只经历了103天便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晚清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们称作“戊戌六君子”。事实上,“戊戌六君子”本来应该叫“戊戌八君子”,因为当初慈禧在废除变法下令抓人的时候,一共抓捕了8名维新人士,但最终她只杀死了其中6人。

那么,另外两位维新人士,为什么能在变法中活命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人士的情况。

一、康有为、梁启超。由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了《万国公报》,并且在社会中不遗余力地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因此,在当时看来,这两位才是“戊戌变法”的真正带头人。然而,还没等清廷抓到人,康有为和梁启超就在收到消息后,迅速逃离了北京。其中,康有为一路颠沛流离,四处躲藏,最终逃到了日本。梁启超也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成功到达日本。

二、康广仁。在听说两个变法领袖逃跑的消息后,慈禧太后非常愤怒。为了纾解心中对康有为的愤恨,慈禧将怒火全撒到了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身上。实际上,清军抓人当天,康广仁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当时他正与康有为以及梁启超在北京的南海公馆里。当清军抓人的消息传来后,康广仁本来已经和两人一起出逃了。并且为了安全,他还换上了一件厨师服。

但在逃跑过程中,他发现忘了东西,于是半道上又折返了回来。不幸的是,康广仁曾在前几天训斥过自家的厨师,厨师由此怀恨在心。在看到清兵抓人以及康广仁失魂落魄的样子后,厨师果断地指认了康广仁,并将其出卖。而被抓之后的康广仁,也成为了慈禧第一个必杀之人。

三、刘光第、林旭、杨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谭嗣同四人,被授予四品卿衔,合称为“军机四卿”。他们参与了变法新政,并且总揽朝廷的纳谏大权,是光绪帝最为依仗的四人。刘光第一度在刑部当了十多年官,自从接触到维新变法运动后,他开始频繁向光绪上谏,凭借“国势艰危,与中外积弊,非力矫冗滥,无以图治”的变法主张,刘光第开始被光绪帝赏识。变法失败后,他在军机处被捕,甚至在死前,也一直是神情自若,正气凛然。

林旭在科举中多次碰壁,后来在变法中受到重用,因此他尤为珍惜。在维新活动中,他上书最多。林旭当然也没能逃掉被杀的命运,他死时仅有24岁,是“六君子”中年纪最小的人。杨锐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当杨锐被捕之后,张之洞曾致电荣禄,表示愿意亲自为他作保。

但是杨锐刚直不阿,怒骂荣禄刚愎自用。最终,气急败坏的荣禄煽动慈禧太后,杀掉了杨锐。谭嗣同选择了主动慷慨赴死。他认为,变法维新是必须要流血的。因此,他不惜以自己的性命警醒世人,希望推动国家的发展。他被抓捕后,在狱中留下了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诗,伴随着他的牺牲,成了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

四、杨深秀。变法失败后,杨深秀本来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抓。但他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接连做出了冒险举动。他不仅想要说服董福祥军反正,同时还想要求慈禧还政给光绪。最终,他也一并被抓,慷慨就义。除了逃走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死去的“六君子”,实际上,当时清廷还抓了两个人。

五、徐致靖。作为维新派人士,徐致靖的官职实际上比“军机四卿”还要高。一开始被抓以后,他也认为自己必死无疑。但由于李鸿章与徐致靖一家私交甚笃,李鸿章便开始请求荣禄帮忙。荣禄在为徐致靖求情后,慈禧太后大发雷霆。但荣禄却说,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并且维新三个月,皇帝一直都没有召见过他。慈禧这才判了徐致靖斩监候。事实上,光绪在维新后,不召见徐致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徐致靖耳朵不好,常常听不见别人讲话。

后来徐致靖出狱后,他也常常自责自己当初没有跟着“六君子”一起走。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徐仅叟”,表示自己是仅存的老头。六、张荫桓。张荫桓是当时的外交大臣,他在维新变法中主要负责光绪与维新派的联络。并且,他还曾引领伊藤博文与光绪见面。

本来,张荫桓也应该是必杀的对象之一,但由于外国列强站出来为他撑腰,最终张荫桓只是被流放新疆。1900年,八国联军向紫禁城发动了入侵,慈禧太后随即迁怒于长期与列强沟通的张荫桓,下令将他就地处死。虽然张荫桓、徐致靖不在戊戌君子之列,但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及中国社会的进步,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参考资料:《戊戌变法》)



徐致靖因为和李鸿章素有交情,于是李鸿章到处托关系将其保住。张荫桓因为在欧洲留学,所以和洋人关系非常不错。他入狱之后洋人便过来干涉,慈禧最终只能选择将其流放。

因为其他两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太大,所以对于这6个人进行了处决

因为另外两个人家庭背景实力比较强,所以请求慈禧饶命,慈禧放过了他们。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四、杨深秀。变法失败后,杨深秀本来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抓。但他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接连做出了冒险举动。他不仅想要说服董福祥军反正,同时还想要求慈禧还政给光绪。最终,他也一并被抓,慷慨就义。除了逃走的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死去的“六君子”,实际上,当时清廷还抓了两个人。五、徐致靖。作为维新派...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了八个人,为何只有六个人被处死?
所以对这次变法非常的痛恨,因此就主张对戊戌变法的人进行抓捕后再处死。其实慈禧结束戊戌变法的时候一共抓捕了八个人,但是处死的时候却只有六个人,其中两个人没有被处死,这两人就是徐致靖和张荫桓。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被抓的八个人分别是谭嗣同,杨深秀,张荫桓,杨瑞,徐致靖,林旭,康广仁和刘光第,他们都是戊戌变法的参与人员,而主要责任人是康有为、梁启超,但他们很早就跑了。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实行人,但是他们有门路,很早就知道这个变法要失败了,慈禧太后要来杀他们了,所以他们跑得很快,都跑去了...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的原因是2个人是慈禧那边的亲戚张荫恒在东西洋列强眼里,被视为列强不可多得的朋友,慈禧不敢杀他;而徐致靖被捕后,有李鸿章在全力营救。因为另外两人都背景,给慈禧施加压力,所以就没有处死他们。其一、张荫恒在东西洋列强眼里,被视为列强不可多...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只处死6人呢?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了八个人,最后只处死了六人,这被处死的六人在历史上称为“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为变法而献身的精神受到百姓的敬仰,然后他们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那么为何抓捕的八人中只处死了六个人呢?没有被处死了两人分别是徐致靖和张荫桓。徐致靖在被抓之后,其父亲得知消息...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晚清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上奏光绪,光绪决定进行变法维新运动,最终运动遭到了守旧派的镇压,运动只持续了近百日,故称为百日维新。慈禧太后,说康有为结党营私,革职治罪,但最后抓捕时康有为却逃走了,而他的兄弟康广仁和张荫桓等八人被捕。八人被捕后,其中六人被...

慈禧在戊戌变法后,一共抓捕了八人,为何留下了其中两人?
清朝有思想前卫的人看到清朝的后进性,开始戊戌变法,但由于戊戌变法威胁慈禧的政权,非常讨厌这次变法,所以主张将戊戌变法的人逮捕处决。其实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一共逮捕了8人,而判处死刑的时候只有6人。其中两人没有被判处死刑。这两个人是徐致靖和张影桓。宣布长达103天的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是你知道...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这次变法共抓捕了八人,他们是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林旭,康广仁,张荫桓和徐致清,前六人被捕3天后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戍六君子”,康广仁只是办办报纸,没什么事,可就因为康有为跑了,他算是抵了康有为的缺,张荫桓和徐致清逃过了一死,为什么张荫桓和徐致清能免其一死呢?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了8人,为什么最终却只处死6人呢?
可是到最后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的将这8个人全部都处死,反而是仅仅处决了6个人,其实这其中的两个人,他们的父亲在清朝的时候是有着较为深厚的背景的。其中一个人的父亲其实和李鸿章的关系比较的亲密,那么这一个人他在自己的儿子被抓了之后,就立马的去求李鸿章。所以说当时的李鸿章就禀报了慈禧,希望...

慈禧结束戊戌变法时共抓捕8人,为何最终被处死的只有6人?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剩下两个被李鸿章救了。张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