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黑龙江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珍珠球”像篮球的运动项目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分布于五常拉林镇及周边区域,其他满族聚集区也能见到。满族珍珠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满族人采集珍珠的劳动。努尔哈赤时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做大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与风浪搏斗,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张开贝壳,防止珍珠被夺走。至此,一种攻守兼备的满族球类竞技项目诞生。

满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适度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满族文化传统,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五常等地,人们只有在庆祝民族节日时才玩起这种运动,这对“珍珠球”的发展、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孙主任透露,下一步保护的措施,除了采取通过信息、图像、图片进行研究等静态保护外,还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珍珠球”活动,把该运动列为学习的体育科目,积极培养此项运动的新传人,让民族民间体育之花常开不败。

“桦树皮画”原料制作皆难的工艺品

:“桦树皮画是在传统的桦树皮制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品,它综合了传统的制作桦树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装饰办法,从手工着色到最终装裱,共有16道工序。其内大多表现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山水,突出了桦树皮工艺的古朴自然、匠心独运,再加以铁艺、雕刻、上光等工艺,看上去现代感较强。”
“秋林大列巴”遭受快餐冲击

提起秋林大面包(大列巴),人们就会想起全国都流传着的一句俗语:“哈尔滨一大怪——大面包像锅盖!”的确,这种外壳焦脆,内瓤松软,酒香宜人,风味独特的食品在其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中,深为市民们所喜爱,并成为哈尔滨这个素有“东方莫斯科”美誉之城的品牌食品。秋林大面包一度成为哈尔滨的一张名片。此次,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进入“非遗”也是众望所归。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尔滨红肠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节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从红肠的流传沿革,可见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食品与时代风云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润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加重了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尔滨红肠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节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从红肠的流传沿革,可见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食品与时代风云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润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加重了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青牛葫芦”讲究绘画雕刻手段的手工艺

“青牛葫芦”指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使用雕刻绘画手段雕刻、火烫及彩绘出各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在黑龙江五常一带,已有260年历史。18世纪中叶清政府移民于此地,古老的葫芦文化随之扎根。“青牛葫芦”手工技艺受清宫廷绘画影响,设计考究,疏密得当,线条流畅、风格高雅。落脚于黑龙江却有江南彩艺的风貌,明显与河北和山东民间葫芦工艺截然不同。
“女真谱评”记录女真族兴衰史的手抄本

‘女真谱评’是黑龙江双城满族民间故事家马亚川传承与默记其外祖父的手抄本,其中记录了满族祖先女真人的历史传闻与神话传说。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迄今为止依旧是黑龙江流域内唯一的系统完整的女真族原始神话故事集。

“方正剪纸”古“纸”已亡新风待兴

人们以往在春节或办喜事时,都喜欢买一幅或自己动手剪一幅剪纸贴在窗上,以图喜庆、吉祥. 方正剪纸为分布在方正一带的民间剪纸艺术,它既有女真及东北少数民族的粗犷,又有中原剪纸的细致流畅。方正剪纸种类繁多,有挂钱、墙花、棚花、灯笼花、喜花、鞋花、枕头花及幌花等。手法分古朴剪法、装饰剪法及套色剪法等。方正剪纸善于兼收并蓄,汲取不同地域的剪纸精华,而融汇综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双城皮影戏”后继者寥寥无几

双城皮影戏又称“此地影”。据《松花江文艺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年),黑龙江地区已有河北皮影艺人的演出。1850年前后,河北乐亭皮影艺人张振江和冯兆祥等人进入双城。河北皮影落地双城后,为适应当地观众的需求,由冀东口音完全改变为东北方言土语,又大量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道白说口,采用东北民歌小调和单鼓的音乐腔调,唱腔高亢,表演火爆,风格粗犷,成为黑龙江戏曲最早的剧种之一,在观众中极具影响。

“鞑子秧歌”突出“逗”与“浪”的表演形式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说起“鞑子秧歌”,还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鞑子秧歌”起源于辽金时期,传说在海浪河(牡丹江支流)岸有女真族乌林答部(今海林县石河),“穆昆达”(酋长)是位女性,她率领部落反抗辽使侮辱本族妇女的行为,将辽银牌天使杀掉,辽派兵将女真族乌林答部灭绝。人们为纪念不屈的女真人,将其事编成秧歌。

“五常东北大鼓”面临消亡的危机

五常东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两个板腔体外,曲牌30多个。其唱腔结构巧,板式变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声演唱优雅婉转、清晰亮丽,听来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以上哈尔滨入选的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特色。
说到黑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省“非遗”保护中心秘书长常晓华向记者介绍道:2006年,为了进一步强化及拓展保护工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随即黑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由省文化厅牵头,建立了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宗教局、省旅游局等8个有关单位参与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也就是在这一年,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度。省财政厅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100万元,为下一步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立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设在省艺术研究所)。

  2006年6月,省文化厅组织申报的《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率高达75%,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了示范性和参照性。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

宁愿饿死,放不放弃的精神。

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鱼皮镂刻粘贴画 佳木斯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50赫哲族乌日贡大会 佳木斯市

2 赫哲族嫁令阔 佳木斯市郊区

黑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赫哲族特伦古 佳木斯市

8 赫哲族说胡力 佳木斯市郊

24 评剧黑龙江省评剧院 佳木斯市

33 赫哲族剪纸 佳木斯市

77 赫哲族传统服饰 佳木斯市郊区

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赫哲族空康吉(口弦琴) 佳木斯市

14 赫哲族鹿神舞 佳木斯市郊区

19 快板 佳木斯桦川县

黑龙江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黑龙碧玉雕刻 佳木斯市

7 满族刺绣(林口满族蚕翼绣、满族刺绣工艺、王氏刺绣、安达民间传统刺绣)

2 满族欻嘎拉哈 佳木斯市

2 桦树皮制作技艺 佳木斯市

3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佳木斯市、饶河县

非遗名录应该还有市县一级的,我只是挑出黑龙江省级非遗名录,且部分名单是以县级单位来申报的,因为对佳木斯市所属区县不熟悉,所以可能不全。

链接:网页链接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4 赫哲族鹿神舞 佳木斯市郊区 19 快板 佳木斯桦川县 黑龙江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黑龙碧玉雕刻 佳木斯市 7 满族刺绣(林口满族蚕翼绣、满族刺绣工艺、王氏刺绣、安达民间传统刺绣)2 满族欻嘎拉哈 佳木斯市 2 桦树皮制作技艺 佳木斯市 3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 佳木斯市、饶河县 非遗名录应该...

佳木斯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鱼皮工艺是赫哲族独有的传统工艺,历史上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用鱼皮制作各种服饰有千年历史,鱼皮工艺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桦川大米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特产,米粒饱满、晶莹半透明,蒸煮时米饭有清香饭味,表面有油光,成饭醇香馥郁,营养丰富,绿色健康。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扩展项目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扩展项目传统音乐1. 森林号子(海林号子) - 海林市 2. 赫哲族嫁令阔 - 佳木斯市郊区 传统戏剧3. 龙江皮影戏(原名:双城皮影戏)- 双城市 曲艺4. 伊春东北大鼓 - 伊春市 5. 绥化二人转(肇州二人转) - 绥化市北林区、肇州县 传统技艺6. 桦树皮制作技艺(桦...

佳木斯有什么特产?
虽然鲟蝗鱼子酱价格很高,但制作出来的食品却十分美味,佳木斯经常用鲟蝗鱼子酱来招待尊贵的客人。鱼皮工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赫哲族独有的传统工艺,赫哲族的人们自古就是以打渔为生,所以会将鱼皮制作成各种服饰、被褥等各种用品,而现在,赫哲族的鱼皮衣快要消失了,但还有鱼皮制作的各种...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览 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别,共计79个项目,展现出黑龙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间文学(10项) 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阿勒楚喀民间文学 佳木斯市的赫哲族特伦古 牡丹江市的镜泊湖传说等 传统音乐(4项) 海林市的满族萨满神...

佳木斯的特产有那些啊?最好是便于携带的,而且是送人的。
4、鱼皮工艺品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该民族自古就以渔猎为生,用鱼皮制作各种服饰(包括萨满宗教服饰)也有千年历史。2006年6月,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抚远大马哈鱼子 抚远大马哈鱼子的...

佳木斯有哪些特色展览馆值得参观?
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佳木斯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展出了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在内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实物展示、现场表演、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佳木斯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这些特色展览馆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

黑龙江省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哪些有膏药吗
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79项) 一、民间文学(10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阿勒楚喀民间文学 哈尔滨市阿城区 2 赫哲族特伦古 佳木斯市 3 镜泊湖传说 牡丹江市 4 傅英仁满族故事 宁安市 5 青马湖传说 肇州县 6 富锦民间故事 富锦市 7 东宁民间故事 东宁县 8 赫哲族说胡力 佳木斯市郊区 ...

赫哲族的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鱼皮工艺品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

黑龙江有世界文化遗产吗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9、鱼皮镂刻粘贴画、佳木斯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0、桦树皮画、哈尔滨市三、民间音乐(6项)11、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齐齐哈尔市12、杨小班鼓吹乐棚、大庆市13、鄂伦春族赞达仁、大兴安岭地区14、兴安岭森林号子、伊春市、省艺术研究所15、赫哲族嫁令阔、双鸭山市16、蒙古族四胡音乐、大庆市...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