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维新到明治维新的重要事件及人物 (高手进)幕末维新传下载后文件放在哪
你下载的应该就是ISO文件,不需要解压的。
ISO打开后出现的文件夹就是SYSDIR和USRDIR。
直接把ISO放到PSP里面的ISO文件夹就可以了。
----------
后缀是什么?
三杰前三杰: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后三杰: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高杉晋作(1839~1867)首次认识高杉,是在真船一雄的漫画《幕末西医外传》中。当时只知道他是位维新志士,创建了奇兵队,二十七岁时得肺病死去。明治维新有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但同时代另有三人的声名更在三杰之上,即长州的高杉晋作,土佐的坂本龙马和幕臣胜海舟。高杉晋作初名和介,又名春风,号东行,藩主亦曾名为东一(东邦第一人)和谷潜藏(深谷潜龙)。他家世为长州谱代重臣,曾就学于大思想家吉田松阴门下,与久坂玄瑞、入江久一并称为“松下三高足”。木户孝允(1833~1877)木户孝允原名桂小五郎(父姓和田,他是过继给桂家),后为躲避幕府迫害才改名木户贯次,又改名为木户孝允,号松菊。桂是维新三杰之一,也出自吉田松阴门下,并在江户斋藤弥九郎的道场中学习剑术(神道无念流),成绩突出,第二年即当上塾头。1858年,他被任为驻江户的长州藩做太检校。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为了打击尊王攘夷派,于1858年兴起安政大狱,吉田松阴与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志士均被处死。桂受此事刺激,倒幕思想成熟,此后往来于江户、京都与萩城之间,联络同志,准备起事。伊藤博文(1841~1909)原名俊辅,松荫门下,1871年岩仓使团访问欧美前是木户孝允的忠实追随者,以后则日益亲近大久保利通。“俗吏”井上馨(1835~1915)长州下级武士出身,倒幕志士。曾在四境战争中守卫艺州口,不但击败来敌,并且反攻迫使艺州藩求和,维新后屡任要职,与肥前的大隈重信等积极推进资产阶级改革,结果被保守派西乡隆盛和江藤新平等骂为“俗吏”——当然井上也反骂西乡为“蠢子”。井上一度弃官从商,帮助奠定了三井财团的基础。1876年代表日本在对朝鲜的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上签字。1907年被授予侯爵。大村益次郎(1824~1869)原姓林田,名永敏,长州医生,曾在大坂向绪方洪庵学习西医和荷兰话,后入幕府讲武所但任教授,翻译西洋兵书。桂小五郎与之接触,感觉这个沉默寡言的奇特(长相好像鲇鱼)家伙似乎满腹经纶,一打听原来是本藩人,于是想尽办法把他搞回本州,在藩校明伦馆教授兵学。山县有朋(1838~1922)号素狂、言雪,别号芽城山人、椿山庄主、无邻庵主、小淘庵主、古稀庵主,通称狂介。年轻时加盟奇兵队,并任军监。功山寺起义后不久,举队投奔高杉,其后又参加了四境战争和戊辰战争,功劳显赫。1898年时升任元帅并任首相。另外,他还于1889、1898年两次组阁。长州长州的尊王攘夷思想之祖,当然是吉田松阴(1830~1859),他的门下,除高杉、桂、伊藤外,还有在师门与高杉齐名的入江久一(1837~1864)、久坂玄瑞(1840~1864)、吉田稔麿(1841~1864)及品川弥二郎(1843~1900)、益田右卫门介(1833~1864)等,都为维新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萨摩(岛津)藩萨藩在维新中的作为仅次于长州,但在新政府中掌握的权限,却在长州之上。藩主岛津齐彬是个大野心家,也因此萨军的实力最为雄厚。西乡隆盛(1827~1877)独裁者大久保利通(1830~1878)名利济,通称正助,后称一藏,号甲东。维新三杰之一,萨藩的重臣。他起初推行公武合体政策(公持朝廷,武持幕府,公武合体即天皇和将军分享权力),后因情势变化,转变为讨幕派。大久保利通他和西乡私交甚厚,戊辰战争时,西乡掌兵,大久保掌民,合作十分默契。但通过其后参加岩仓使团出访欧美,大久保日渐赞同桂小五的内治为先的主张,反对西乡的“征韩论”。西乡被迫辞职归乡,大久保则作为内务卿,控制了明治政府的实权,从此二人仇隙日深。当时的内务省,其权限除行政外,还包括治安、工商业及部分财政、司法权。大久保并以大隈重信(大藏卿)和伊藤博文(工部卿)为左右手,建立了完整的独裁体系。西南战争的翌年(1878),大久保于行路途中被刺。刺客据传是西乡的余党岛田一郎。鹿儿岛群雄战国末期,岛津氏就以其强大的家臣团称雄九州。二百余年后,岛津久光(岛津齐彬之兄、次代岛津忠义之父)统率下,又是人才辈出,成为西南第一强藩,倒幕之主力。岛津的倒幕派家老,除西乡外,还有与大久保利通共组诚忠组的小松带刀(1835~1870)。其它人才还有曾密谋刺杀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有马新七(1825~1862)、虽眼足均有缺陷却擅长兵法谋略的伊地知正治(1828~1886)、外交奇才寺岛忠则(1832~1893)、人称“人斩新兵卫”的大刺客田中新兵卫(?~1863)、参加过甲午海战的东乡平八郎(1847~1934),外号“刽子手”的中村半次郎(1838~1877)等。另有两个人物值得小书一笔。一是黑田清隆(1840~1900),他曾作为箱馆征讨参谋攻击五稜郭(幕臣榎本武扬等割据北海道、建立共和国,1869年,明治政府发起箱馆战争,最后攻陷榎本的基地五稜郭)。但战争胜利后,他却四处奔走为榎本请命,并终于使其获释。1888年,黑田亦组阁成为首相。还有就是在关西闻名一时的大财阀五代友厚(1835~1885),与其它实业家不同,他并非商人世家,而是由士转商,萨藩的优秀人才。坂本龙马(1835~1867)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一定记得明智光秀的封地中心,是在坂本城——龙马的坂本姓氏,源之于此。光秀之婿明智秀满(左马之助),传说未死于山崎合战,而是逃到了土佐的长冈郡,四代至八兵卫,开了一家居酒屋“才谷屋”,六代至八郎兵卫,始取得乡士资格。八郎兵卫大名直益,正是坂本龙马(本名直柔)的祖父。因此,龙马和其它大部分维新志士不同,一是身份低微,只是个乡士,再就是非常有钱(才谷屋是土佐有数的大商家)。故事的发生在龙马脱藩东上江户、谋刺幕臣胜海舟的前后。龙马曾经对一位密友说:“我喜欢小太刀,小太刀灵活,比太刀实用。”朋友深以为然,未曾想再见龙马,他却掏出来一柄手枪:“这个比小太刀更具威力。”胜海舟是开国论的先驱,抱持着攘夷思想的龙马把他作为行刺目标、必杀的奸党。但是,胜精辟的思想终于使龙马认识到,不开国并发展经济、强大国力,亦无以抵御列强。那位朋友再见龙马,龙马掏出的是一部开国论书籍:“手枪只能杀伤敌人,此书可以振兴日本!”成为胜海舟门徒的龙马,构思出了自己独特的共和政体论。1864年,他在长崎龟山创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龟山社中”,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海援队”。“海援队”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海援队”,龙马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中去,并反复奔走,终于促成了长州和萨摩的同盟、土佐和长州的同盟,把四强藩中的三个有机地联合起来。冈田以藏(1838~1865)以藏出身于土佐藩最下级的乡士之家,从小立志成为宫本武藏一样的大剑客,但是,以他的身份,很难进入一流的道场学习。他只有藏在道场外偷学,于是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暗杀剑法。上级乡士,同时也是土佐勤王党的领袖武市瑞山的道场开张了,以藏终于得到正式拜师学艺的机会,并以其惊人的天赋得到瑞山的赞赏。1856年,瑞山前往江户游学修行,以藏也被允许随行。在江户三大道场之一的桃井道场,以藏苦学并得到了镜心明智流的真传。此后,他又陪伴瑞山,在防长和九州地方游历修行,剑客以藏的大名,从此轰传天下。在跟随瑞山学习剑术的同时,以藏也逐渐接受了尊王思想。游学结束后,他进入京都,开始狙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也即实施所谓的“天诛”,因而被称为“刽子手以藏”(人斩以藏)。他不但暗杀了官员、浪人,仅有案可察的就有近二十人,并且还在1863年2月23日,把京都等持院中三代足利将军的木像枭下首来,晒在四条河原,以表示对现政权的德川将军之威吓。1865年,以藏在京都被捕,其后被引渡给土佐藩,经残酷的拷打后处以死刑,首级在雁切河原示众,享年28岁。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退助(1837一1919)山内容堂的重臣,精通西洋兵法,成为土佐勤王党的领袖之一。戊辰战争中任总督府参谋,攻击奥羽越列同盟的中心会津城,获得了极大的胜利。明治初年任政府参议,1873年因提出征韩论,与西乡隆盛一起辞职。翌年组织爱国公党,建议设立民选议院,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并领导建立立志社和爱国社等团体,推进国会开设请愿运动。1881年,板垣创立自由党,被选为总理。大隈重信、伊藤博文等执政者对他万分头痛,遂于1882年由政府资助他赴欧洲各国游历考察。1883年板垣回国后解散自由党,脱离民权运动,1896年任内务大臣,1898年与大隈重信共同组阁,俗称“隈板内阁”,再任内务大臣。在推行自由民权运动时,板垣曾遭到暗杀,身负重伤。当时。他说出了那句名言:“板垣虽死,自由不亡(板垣死すとも自由は死せず)!”土佐之雄杰论思想的进步,土佐不如长州,论在维新中的推动作用,土佐不如萨摩;但从龙马到板垣,从“船中八策”到自由民权运动,土藩群杰也自有其不同寻常的异样光辉存在。土佐藩论的进步,始于吉田东洋(1816~1862)。东洋长时间主持藩政,并将板垣退助和后藤象二郎(1838~1897)倚为左右手。激进的土佐勤王党成立后,派人刺杀吉田东洋,并由武市瑞山(1829~1865)代其执政。其间,龙马组织海援队,队员大半是土佐人士,主要干部有长冈谦吉(1834~1872,龙马死后代掌海援队),陆奥宗光(纪伊藩士、另文叙述)、近藤长次郎(1840~1886,外号“馒头屋长次郎”)、新宫马之助(1836~1886)和池内藏太(1841~1866),以及龙马的外甥高松太郎(1842~1898)等。1865年,武市瑞山下狱死,后藤象二郎重执藩政。明治维新后,虽云四强藩执政,但土藩大部分功臣均被排挤下野。后藤即与板垣共组自由党,自由党的前任副总裁亦为土佐藩士出身、曾加入海援队的中岛信行(1846~1869)。还有两人必须一提。一是最早脱离藩籍,组织“天诛组”,1863年在大和举兵倒幕的吉村虎太郎(寅太郎,1837~1863)。二是海援队干部、后来制霸明治时代海上运输的岩崎弥太郎(1834~1885),他曾把自己的三阶菱家徽和山内的三叶柏家徽相结合,创建了闻名天下的商社社徽——三菱。肥前(佐贺锅岛藩)藩主先后为锅岛闲臾和锅岛直大。比起前三强藩来,佐贺几近于凑数,人才之鼎盛,远不如水户、熊本诸藩,值得提及的,区区三人而已。先是“二大”,即最早提出迁都江户(东京)并成为首任东京府知事的大木乔任(1832~1899),以及组织日本最早政党内阁的大隈重信(1838~1922)。还有江藤新平(1834~1874),主张雄藩联合与公武合体。维新时在与彰义队的作战中立下大功。后主张征韩论,与西乡隆盛同时下野,但先于西乡在佐贺发动叛乱,兵败被杀。幕臣天领(德川幕府的直辖领地)占全日本土地的三分之一强,幕下雄才倍出,若非时势逼人,区区数藩,根本无法撼动。龙马之师——胜海舟(1823~1899)原名胜义邦,后称麟太郎,出生于贫困的旗本家庭。他刻苦地学习兰学(荷兰传入的学问,后统指西学),在佩里叩关、敲开日本大门后,他遂向幕府提出海防建议书,从此渐得重用,官至安房守。胜长时间担任海军讲习所的教员监督、军舰练习所的教授等要职,并曾一度远航出访美国。他在神户开办海军操练所的时候,龙马与吉村虎太郎上门行刺,但均被说服,反而成为胜的忠诚弟子。维新后,胜改名为安芳,号海舟,又在明治新政府中担任海军司令、参议长等职务。也可以说,他是日本近代海军的创建者之一。铁舟与泥舟所谓“幕末三舟”,是指胜海舟和一对义兄弟:山冈铁舟(1836~1888)、高桥泥舟(1835~1903)。铁舟是义弟,剑术出自千叶道场,属直心影流。他在幕府招收浪士队(新征组)时,被任命为浪士取缔役;此后,升任幕府要职——大目付。戊辰战争时,他奉将军德川庆喜之命,往与西乡隆盛进行江户不流血开城的谈判。谈判中,他态度不卑不亢,时人称:“朝敌德川庆喜有家臣山冈铁舟盛风凛凛。”泥舟是义兄,长于枪术,25岁时即成为武场的师父。也曾在浪士队的组织工作中为幕府立下汗马功劳,并一度成为德川庆喜的护卫。大总统榎本武扬(1836~1908)幕臣中真正的传奇人物。少年时长时间在北海道渡过,成年后留学荷兰,学习海军技术。归幕即成为海军要员。讨幕军进入江户,榎本统率九艘军舰发动叛乱,一路北上占领北海道,成立共和国,并自任大总统。讨幕军在击败奥羽越列藩同盟后,直捣其大本营五棱郭。榎本战败投降入狱,由于黑田清隆的奔走才幸免一死。榎本的左右手,是长于兵学的大鸟圭介(1833~1911)。与式神作战的实业家——涩泽荣一(1840~1931)涩泽出身是富农,青年时侍奉一桥庆喜,至庆喜恢复德川姓并继任将军后,涩泽即成为幕臣。维新后他服务于大藏省(财政部),明治六年辞职,活跃于实业界。他创立第一国立银行,其它事业包括制丝、造纸、铁路、饭店等五百余种,遂被称为“财界大御所”。忠而不顺的小粟忠顺(1827~1868)幕府外国奉行、勘定奉行、步兵奉行。他是日本近代陆海军的始祖,对兵制、军备攻革、武器革新等均作出过超人的贡献,并帮助完成了神奈川县横须贺造船所的建立。小粟本身主张开国论,但因为忠于幕府,而与倒幕派誓不两立,他是由保守派大老井伊直弼(在倒幕派看来简直可称为魔君的人物)一手提拔起来的,策划过征长战争,戊辰战争时持强硬立场而与胜海舟等对立,因此虽然此后闭居上野权田村,还是被搜出来处死了。在处死他的地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伟人小栗上野介,无罪却在此处被斩”。英杰天下除去四强藩及幕府以外,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全日本各地无数雄杰涌现。首先,为朋友们介绍两位廷臣(公卿)。大政大臣三条实美(1837~1891)他是朝廷中象征倒幕维新的指导者。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复兴皇权、恢复天皇和公卿的地位,由于公武合体的八·一八政变而被迫逃出京都,落难太宰府(在北九州),当时一起落难的共七位公卿,史称“七卿落难”。自此,他的思想转变为倒幕,维新后成为太政大臣,实际作为新政府的首脑(最初的新政府结构为太政大臣为首,诸强藩志士出任参议为辅助)。见风使舵的岩仓具视(1825~1883)公卿中倒幕派的实际领袖。他出身于一个破落公卿家庭,在反对签署《日美通商条约》的八十八公卿联盟中崭露头角。在幕府为了抵御倒幕热潮,而提出公武合体的论调时,岩仓为之策划了“和宫降嫁”(把天皇之妹和宫公主嫁与将军家),因而被尊攘派斥为叛徒、奸贼。岩仓被迫退隐岩仓村反省,其后多次与西乡、桂等人接触,确定了倒幕的思想,在“夺玉”(夺取天皇、讨伐幕府)斗争中立下奇功。维新后出任内大臣,不久又率领大久保、木户(桂)等人组织岩仓使团出访欧美。留守的西乡等人压制不同意见,提出征韩论,大久保等仓促赶回与之辩论。在内廷会议上,西乡一派占了上风,三条实美被迫同意征韩,但要求延缓一天宣布。当晚,三条称病,由岩仓代任太政大臣,岩仓立刻进宫求得天皇诏书,然后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全部推翻三条的决定。西乡等一怒下野,大久保独裁政权的雏形形成了。从尊攘到公武合体到倒幕,乃至后世许多人议论岩仓具视见风使舵,奸诈狡猾,比之为“曹操”。但应该看到他在维新运动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况且倒幕思想一经确定,岩仓比谁都要坚决。一个人的思想,应该允许其成长,这并非“墙头草,两边倒”。其它志士,主要的还有两位——无念,池田屋——宫部鼎藏(1820~1864)熊本藩山鹿流兵学教师,对国学(当然是日本国啦)和神道也很有研究,后因弟子触犯藩法而引疚辞职,上洛参加尊攘运动,成为三条实美的亲信。池田屋事件中身负重伤,自杀而终。辣腕外相——陆奥宗光(1844~1897)龙马的小兄弟,原名阳之助,纪伊藩士。由于藩中政变,其父被幽禁而脱藩流浪,一度至江户参加尊攘运动。后得龙马赏识,进入海军操练所学习,并拜胜海舟为师,不久又加入龟山社中(海援队)。陆奥是个善思考之人,曾向岩仓具视灌输过开国倒幕思想。维新后,回藩任知事(纪伊藩后改和歌山县),1870年旅欧考察,1875年任元老院干事。1878年,因与西南战争中西乡的反叛有所牵连而下狱,五年后出狱,再赴欧美。1888年任驻美公使,1892年任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外相任上,他修正了日本与英美诸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为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所谓的党、队、组,都是一码事。实际上它们都是半政治半军事性质的战斗团体。党主要包括:诸生党和天狗党。它们都出自于水户藩。天狗党的创建者是武田耕云斋(1804~1865),因为目标是尊王,并且利用藩兵政变,终被藩主下令处死。诸生党的党魁是市川三左卫门(1816~1869),他身为水户家老时成立此党,主张佐幕而与武田耕云斋对立;戊辰战争后,市川遭到处决。队最著名的当然是高杉晋作的奇兵队。而与奇兵队同时崛起于长州的还有——鸣城队:创建者是吉富藤兵卫(1838~1914),这个组织在维新后转化为鸣城立宪党。游击队:头目为巨人来岛右兵卫,他是长州倒幕激进派的领袖(比高杉还要激进!)。由于恼火池田屋事件而率队直捣京都,奋勇战死。御盾队:品川弥次郎(1843~1900)所一手创立——此人为桂小五郎的亲信。彰义队:佐幕组织,由天野八郎(1831~1866)在德川庆喜隐退后组织并集结于上野,攻击新政府军。结果被大村益次郎一日间横扫,天野也终于病死狱中。北辰队:新发田藩重臣远藤七郎(?~?)所创,戊辰战争中隶属长州军,参加对会津的攻伐。远州报国队:由淡海国玉神社祠官大久保忠尚(1825~1880)所组建,目标是尊王倒幕。忠勇队:久留米藩尊攘派理论指导者真木和泉(1813~1864)所创,覆灭于禁门之变(久坂玄瑞等策划的占领京都之军事政变,以失败告终)。尽义队:有马藩家老平田大人(1813~1865)为对付政敌胜井五八郎(佐幕派)而创立的组织。冲锋队:创立者中村半次郎(事迹详见刽子手列传)。白虎队:悲壮!惨烈!当新军讨伐奥羽越列藩同盟、围攻同盟中心会津若松城时,城内少年武士三百人组织白虎队,头缠白带子,奋勇为藩主而战,大多殉国。(部分队员逃至饭盛山后见城池失火,以为破城,藩主被杀;遂一齐面向剖腹自杀——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十五岁,仅一人幸存获救。后传为佳话,有众多作品源自于此。)赤报队:更为惨烈!更为悲壮!由下总国乡士相乐总三(1840~1868)等人所组织,进入关东为新政府军开辟道路,向农民宣传减租的政策。但是明治政府战争未结束就决定食言,遂以冒充官军为罪名解散赤报队,并将相乐总三等首领处死。《るろうに剑心》的读者们对这段历史不会陌生吧,相乐左之助即使许多年以后,还因为此事而对明治政府怀有刻骨的仇恨,试图用拳头和斩马刀将之击为粉碎呢!组主要有——诸组中相当有名的是“天诛组”(还记得冈田以藏吧,他的口号也是“天诛”)。天诛组的发起者乃是公卿出身的中山忠光(1845~1864),目的是排斥公武合体,致力推翻幕府统治。1863年,公武合体派发动“八·一八政变”,天诛组被剿灭——中山被杀,享年仅二十岁!天诛组的总裁是国学者藤本矢石(1816~1863),主要成员有松本奎堂(1831~1863),以及前面提到过的吉村虎太郎。诸组还有——诚忠组:由萨摩重臣小松带刀和大山纲良(1825~1877)等人创建。乌鸦组:听这名称好像是忍者,其实也差不太多啦。由18岁的仙台藩士细谷十太夫(1845~1907)建立,成员全部身穿黑衣,在戊辰战争中负责收集情报的工作。当然,名声如日中天的,还是“新撰组”!新选组是日本幕末时期一个亲幕府的武士组织,也是幕府末期浪人的武装团体。主要在京都活动,负责维持当地治安,对付反幕府人士。他们在戊辰战争中协助幕府一方作战,1869年战败投降后解散。新选组(又名“新撰组”,日语“选”与“撰”同音),外号“壬生狼”,在成立初期得到当时担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支持,并纳入会津藩编制。新选组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重创了京都内提倡尊王攘夷的激进派。新选组最为人所知的特色有“诚”字队旗、衣袖上印有山形图案的独特羽织(一种外衣)、严厉的“局中法度”(为维持组织纪律而采用的严厉规条)等。新选组是民间与幕府联合的组织,为时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所支持。日本幕末时期,反幕府浪士常在京都刺杀幕府官员及亲幕府人士。因此,出现了新选组内部的主流派——“佐幕派”不断肃清反对派。别名新撰组、壬生狼芹泽鸭新见锦近藤勇会津新选组队长山口二郎箱馆新选组队长大野右仲相马主计 新见锦山南敬助土方岁三安富才助 伊东甲子太郎武田观柳斋 1865年编成时组长一番队组长:冲田总司二番队组长:永仓新八三番队组长:斋藤一四番队组长:松原忠司五番队组长:武田观柳斋六番队组长:井上源三郎七番队组长:谷三十郎八番队组长:藤堂平助九番队组长:铃木三树三郎十番队组长:原田左之助1864年行军录编成时组头一番队组头:冲田总司二番队组头:伊东甲子太郎三番队组头:井上源三郎四番队组头:斋藤一五番队组头:尾形俊太郎六番队组头:武田观柳斋七番队组头:松原忠司八番队组头:谷三十郎
广征众议(将军翘翘,软弱老中向各藩、朝廷征黑船事件应对之策,幕府威信激降)
幕府威信下降,天皇朝廷名势渐复
尊皇攘夷思想产生
“一桥派”“南纪派”将军子嗣之争
违勒签约(幕府不顾天皇藩对,先斩后奏和美国签约)
“御三家”肃整
天皇下诏
安政大狱
樱田门事变
公武合体(天皇之妹下架将军家茂)
坂下门外之变:和樱田门差不多,对象是老中安藤信睦
攘夷派与开国派的斗争
萨摩岛津久光帅兵进京请诏
寺田屋之变:萨摩藩激进派有马新七等遭藩主镇压
生麦事件(萨摩藩返回路上杀了英国人)
“天诛”在京都兴起
足利木像示众事件
长州藩攘夷炮击外国商船
萨英战争
八一八政变
“参预会议”的成立和解散
禁门之变
四国联合舰队Vs长州藩
第一次征长战争
萨长同盟
第二次征长战争
大政奉还
萨长政变
鸟羽、伏见之战
五条誓文
基本上幕末能撑得起格局的事件都在这里了,如果要细到池田屋事变、船中八策这种相当具有个人特色的细目,我对时间先后就把握不准了。
http://tanyundong.blog.163.com/blog/static/148862720078270421614/
看吧
幕末维新到明治维新... ..
历史上日本的名人有哪些?
1、胜海舟(1823年3月12日-1899年1月19日),江户末期至明治初期的政治家,幕末开明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幕府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别称麟太郎,后自号安芳,与山冈铁舟、高桥泥舟并称为“幕末三舟”。2、坂本龙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明治维新时代的重要维新志士和思想家。本名直阴,...
有关日本幕末时期的问题
幕末时期相关问题解答如下:幕末时期的定义:幕末时期是指1853年日本开放国门,到1867年将权力移交后来的明治政府的这一历史阶段。幕末时期的重大事件:开国与签订条约:1853年,在欧美的强硬态度下,幕府以国书的形态正式开国。1854年,幕府在欧美强硬的武力下屈服,签定了日美和亲条约,之后和英国、俄罗斯、...
明治维新的创始人是谁?
明治维新的最早发起人是高杉晋作。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英荷法四国军舰炮击下关(下关战争),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萨英战争)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
明治维新风云人物
三条实美、岩仓具视、宫部鼎藏等人的领导和努力,进一步推动了维新进程。这些风云人物,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明治维新画卷,对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影响力超越了个人,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明治维新的主要人物,前三杰、后三杰的简介
坂本龙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讳直阴(后改为直柔),于志士活动期间为了避人耳目曾使用假名“才谷梅太郎”。土佐藩出身。 1853年(嘉永六年)北上江户,在千叶周作门下学学习“北辰一刀流”剑术,同时学习炮术。此时美国的马休·佩里到日本要求开...
倒幕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和随后的戊辰战争,这两场战役最终导致幕府的彻底失败。1868年,随着戊辰战争的胜利,倒幕派建立了明治新政府,标志着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明治维新的新篇章。这次运动不仅推翻了旧秩序,也标志着日本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日本倒幕派最主要人是谁啊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发生的倒幕维新运动,一般被认为是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变革”。然而,关于士农工商各阶层在这场变革运动中的作用问题,却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有强调“农民的反封建斗争是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者1,有强调“草莽”——下级武士是“倒幕斗争中一支积极...
什么是明治维新
在近代天皇制确立的同时,明治政府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并制定了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军国主义路线。早在19世纪70年代日本就曾借故入侵中国台湾和朝鲜。1894年,英国出于对抗俄国的战略需要,带头修改对日本的不平等条约,到1911年,多年悬而未决的修改条约问题获得完全...
“明治维新三杰”指哪三人?
“明治维新三杰”指在明治维新的众多元勋当中,担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通称吉之助,号南洲。萨摩藩出身...
明治维新的起止时间
开始时间是1868年,结束于20世纪初。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