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丰臣政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丰臣政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概就是
太阁检地:清查全国土地,统计人口,然后按照“一地一作人”的政策重新划分土地,彻查各路大名占地,统计粮食收成以确定大名实力。
刀狩令:收缴全国农民武器,防止农民造反。
总无事令:严禁大名私斗,违者圈踢。
除此之外猴子还严禁大名相互通婚
五奉行是安土桃山时代丰臣政权末期制定的职务,是负责政权运作的工作。
一说是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后的1585年(天正十三年,据小濑甫庵‘太阁记’所载)设立,但应该是1598年秀吉卧病在床时,随五大老制度成立而跟著设置的。起初丰臣政权多以大谷吉继与小西行长等人做行政奉行工作,后来从这些人里挑出五个做奉行。
1600年(庆长五年)五奉行里的石田三成拥立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辉元发动关原之战,长束正家跟随三成,而浅野长政则从属东军的德川秀忠军。前田、增田两位则停留在大阪城。
奉行
浅野长政(甲斐甲府30万石)
石田三成(近江佐和山19万石)
前田玄以(丹波龟冈5万石)
长束正家(近江水口5万石)
增田长盛(大和郡山22万石)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石田三成(英文名:Ishida Mitsunari),桃山时代名将,以忠诚、仁义、足智多谋著称。丰臣秀吉的得力干将,日本最高权力机构【五奉行】首席元老。公元1560年—1600年在世。
[编辑本段]石田三成生平
长束正家(日语假名:なつかまさいえ 罗马字:Natsuka Masaie 1562年—1600年11月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五奉行之一。本姓大藏,正式名称为大藏正家。
尾长国出身,后来是丹羽长秀的家臣。在当中负责担当财政方面。后来丹羽长秀死后,成为了秀吉的直臣,被封于近江水口城的五万石。在文禄之役中,为最前线兵站负责担当名护屋城的筑城,后来被加封至十二万石。由于他的算术能力高,被丰臣秀吉委任为五奉行。
秀吉死后,在关原之中,加入了石田三成的西军,又书写信件请求毛利辉元出兵。后来跟随毛利秀元攻略安浓津城。其后在南宫山布阵,眼见毛利军和吉川广家交战,不战而逃。回到水口城的时候,放火烧城,然后自尽。
增田长盛﹙1545年—1615年6月23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五奉行的其中一人,别称仁右卫门。
最初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后来成为了羽柴秀吉的家臣,外交方面曾与上杉景胜交涉,太合进行检地效果出色,最后成为了大和二十万石的领主。在关原之战中,加入了石田三成的西军,但是在大阪城留守期间,与德川家康内通,在战败后,领地全部没收。在高力清长的劝告家康后,在武藏国隐居。
后来在大阪夏之阵中,要求儿子增田盛次担当德川义直的家臣,后来拒绝,与儿子回到大阪城,加入了丰臣军,最后因为自尽而死。
从时间来说,丰臣秀吉(羽柴秀吉)生活于室町幕府时代到土安—桃山时代(土安指信长扩建土安城、桃山指丰臣秀吉则在摄津国建造大坂城,之后还试图在京都附近的伏见地方筑造一座更大的城池,但没等造好就去世了,因为此地密植桃树)。
丰臣机构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日本统治的第一个封建统治政体,同时也是第一个让日本开始幻想亚洲战略的政体。
丰臣机构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事件:
1、1582年明智光秀于支援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背叛兵变,攻占京都并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是为本能寺之变。使得织田信长的霸业戛然而止。(当然很多人认为由于织田信长的理念过于超前,这属于变革势力与传统势力的对峙,迟早会发生)
同年,秀吉“中国大撤退”5日从中国(日本西部)回师并且击败明智光秀。并且为织田信长发丧。
2、织田家归附:
秀吉在清洲城重臣在清洲会议上得到多数织田族人与家臣支持,拥立尚在襁褓的信忠长男三法师(元服后称织田秀信)继任家督。但为此得罪了同属织田重臣的柴田胜家,导致其拥立信长三子织田信孝对抗秀。
次年,秀吉先迫使信孝投降,后来羽柴与柴田军在贱岳决战(参看贱岳七本枪),最终获胜。接着军包围北之庄城,胜家与妻子阿市自杀,此外另一重臣泷川一益则被迫蛰居,织田信孝不久被杀,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归服,大致上平定了织田家内反秀吉势力。
1583年,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当时到访的大友宗麟将它称为“战国无双的城”。
1584年,与其合作的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秀吉,羽柴军便与两人展开史称小牧·长久手之战的战事。此战之初拥有兵力优势的羽柴军直扑德川领地,但途中却遭到德川军伏击,有“鬼武藏”之称的大将森长可战死,秀吉其后撤兵,改为攻击美浓国织田信雄,信雄投降,迫使双方谈和,德川军与羽柴军达成和不战和议,家康派出次男秀康作为人质。
1585年,秀吉派遣秀长、小早川隆景等将领攻打刚统一四国的长宗我部氏,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归降并保有了土佐一国。此外秀吉派遣藤堂高虎为首的部队,平定了杂贺众,首领铃木重意被斩首处死。此外,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国佐佐成政,开战派大军包围,成政不战而降。
1586年秀吉将其妹旭姬嫁与德川家康,并为家康正室,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家康身边成为人质,德川家康此后臣从秀吉。
1585年秀吉被公家的近卫前久收养,就任关白,1586年受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确立了政权。至此政权成立。
1586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向秀吉请求支援,1587年派遣秀长率领大军攻击岛津氏的支城,使义久投降,战后岛津氏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1588年秀吉开始实行刀狩令,加强了兵农分离的政策。 1587年,禁止基督教。基督教是于1549年随天主教传教士沙勿略传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后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经到达十五万人,可以说是一百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基督徒,可见基督教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丰臣秀吉却发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诸侯)将领地捐献给教会,再度出现类似一向宗信徒暴动的局势。在禁令中的第一条提到“大日本是神国”。这表示日本开始吸收欧洲的文明,已经不在印度与汉字文化圈的圈子里。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脱亚论”。 1589年北条氏的家臣猪俣邦宪夺取了真田昌幸管辖下名胡桃城,导致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讨伐北条氏,不服从者将会受到失去领土的处分。秀吉率20万大军向北条氏攻击,攻陷北条各个支城下逐渐向小田原城包围,7月北条氏政、氏直父子开城投降。氏政、氏照两兄弟切腹自尽,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战后秀吉为各大名分封新的领土。 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1591年秀吉进行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日本国内战争,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大名平定九户政实之乱。同年,秀吉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尽,原因不明。
1592年丰臣秀吉率兵20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东线大名负责后勤保障。 朝鲜最终兵败,由于东西方大名分工不同,东方的德川家康可以休养生息,客观上为之后政权灭亡中下了祸根。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享年62岁。死前他亦已托付前田利家监视德川家康及辅佐丰臣秀赖。而入侵朝鲜半岛的日军在接获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逐渐撤军,可是这场战役日军损失巨大;元气大伤,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的一个重要伏因。而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到1607年才恢复正常。(应该说丰臣政权一开始就是大拼盘,由于秀吉的出生决定了很多问题上,他需要更多不同势力的支持。一开始政权就有自己派、当初的织田家臣、还有之后的投降者组成,秀吉完全靠自己的魅力在进行维持。在秀吉死后,自然会出现分崩离析的现象。当然我个人不同意因为朝鲜战争的失利导致政权变更的看法,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固有的原因还是在于政权的组成,朝鲜战争只是没有同时削弱各派别,而打破了政权的平衡。)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族顿时衰落,织田信长另一部将德川家康趁势崛起,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胜,一举成为全国霸主。(之前家康已经削弱了前田家、并且和上杉家对立)。关原之战后,石田三成被杀,毛利家被迫转到长岛,之后该封长岛番,交出了中国的银矿,失去了家族的根基。“五大老”和“五奉行”体系彻底崩坏,丰臣政权彻底失去支撑。(顺便说句,毛利家和九州岛津在关原之战中的不公待遇,最后被封长岛、萨满,同时也为200年后,明治维新时代的享誉日本的“长萨联盟”埋下了祸根。伊藤博闻等后代众人人才都是出于这里。
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次年,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开始了德川氏对日本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形成了全国两大政权体系,实际权力事实上已经转到幕府手中。(从心态来说,太政大臣属于文官体系,武士阶层还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幕府体制能有政治上的优势。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丰臣家族还是有着比较深远的基础。这点从秀赖出天花时众多丰臣老臣回去探望就可见一斑。但是这也导致了最终丰臣家的彻底灭亡。德川家康并没有留一丝生路给自己的孙女婿。)
1605年4月16日,德川秀忠继任二代将军,实权仍然掌握在家康手中。
1611年3月28日,德川家康和丰臣秀赖在二条城会面。想改变原本自己属于丰臣家臣的局面,无果而终。
1614年7月21日,方广寺钟铭事件,给于德川家康“文字狱”的借口。相比同时代清政府的文字狱,这个有点小儿科。
1614年11月15日,大坂冬之阵开始 1614年12月19日,双方讲和 1615年5月5日,德川家康从二条城出阵,史称大坂夏之阵 1615年5月8日,德川军攻下大坂城,丰臣秀赖自杀,日本战国结束。丰臣政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丰臣政权在日本历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信长虽然有霸业但是没有实名,后代学者推断他可能想废除天皇制),继信长之后统一了四国、中国、九州、关东、奥路,奠定了较为稳定的大一统局面。后世德川家康的统一可以看做丰臣政权的延续。
丰臣秀吉,日本征服亚洲运动的开创者,也是日本脱离中华文化第一人。
刀狩令与太阁检地
战国时代,人民拥有大量的武器,动不动就以武力来抗争,因此连战国武将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达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拥有长短刀、长枪、火枪等武器,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
秀吉在1591年12月辞去“关白”,由他的养子秀次继承“关白”,自己则成为“太阁”。“太阁”是“关白”禅让之後的称呼。就在秀吉成为“太阁”这一年,开始作全国性的检地,因此称为“太阁检地”。其实,秀吉从1583年起就开始检地,在这之前,其他的战国武将为了想要重建业已崩溃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经做过检地的工作。“太阁检地”之所以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那是代表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工作,同时,也表示他为了将来出兵朝鲜而预先作国力调查。此外,经过秀吉的严格检地之後,每块田地的收获量都统计得很清楚,农民具有耕作权,同时必须担负缴纳年贡的义务,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剥削阶级(豪农)从此消失。
你说的是丰臣秀吉吧,通俗点讲是打仗的,战神,日本战国时期,打下了全日本,有何意义就不用说了(秦始皇).还曾经在高丽(朝鲜)与中国交手,(明朝军)中方在几倍与它的兵力下甚至惨败,后来他病死,日军才撤走
存在的时代:1586(受封关白)~1599(秀吉去世)
灭亡的原因:1.发动对大陆的无用的侵略战争(文禄、庆长之役),加深了国内各阶级的矛盾。2.统一的根基还很薄弱,秀吉本人对大名并无完全的支配权。3.丰臣氏家族内部管理混乱,导致丰臣秀次等人被杀,到丰臣秀赖继位,对大名已无威慑力。4.丰臣秀吉本人出身于最下级的武士,并无笼络武士集团的资本。5.德川家康本人的雄才伟略,是导致桃山时代灭亡的直接原因。
历史意义:1.真正将兵农分离和刀狩制度推广到全国。2.奠定了日本统一的雏形。3。丰臣秀吉的传奇经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去为梦想奋斗,直到今天。
被德川消灭,相当于勾践灭吴,意义相当于吴国夫差
丰臣秀吉的势力确定应该在1583年4月21日,贱岳合战,羽柴军击败柴田军 之后秀吉便不可阻挡 顶峰应该是在1586年12月19日,羽柴秀吉任太政大臣天皇赐姓丰臣 其历史意义在于 基本结束了日本战国的动荡时代 为之后的幕府管理提供了很多管理的模本 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日本的国民经济和政治管理 比如说1588年7月8日,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 1590年8月9日,丰臣秀吉任命黑川城奥州仕置,日本统一。丰臣秀吉于1598年8月18日死亡 终年62岁。由于丰臣秀吉并没有对中央集权进行很好的管制 并且出兵朝鲜 损伤了元气 再加上丰臣政权一定意义上是有丰臣五大老支撑 随着五大老之首前田利家于1599年3月3日的死亡 战国最后的动乱正式开始 1600年6月16日,德川家康向大坂城出兵 1600年7月17日,石田三成、毛利辉元为总大将,向德川家康宣战 1600年10月1日,石田三成等3人被斩首 1602年5月1日,德川家康命人在二条筑城 1603年2月12日,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 1603年7月28日,丰臣秀赖和家康的孙女千姫结婚 1604年5月3日,幕府、糸割符制度的确立 1604年7月17日,德川家光诞生 1605年4月16日,德川秀忠继任二代将军 1607年5月6日,德川家康向朝鲜发出国书 1607年7月3日,德川家康迁居城骏河 1609年3月,对马的宗家朝鲜签订己酉约条缔结 1609年4月5日,在岛津军前,琉球王朝降伏 1609年7月25日,德川家康许可和荷兰贸易 1611年3月28日,德川家康和丰臣秀赖在二条城会面 1611年6月24日,加藤清正死亡,享年50岁 1612年3月21日,因为朱印状伪造之罪,本多正纯与力冈本大八被火刑 1613年4月25日,大久保长安死亡,享年69岁 1614年7月21日,方广寺钟铭事件 1614年11月15日,大坂冬之阵开始 1614年12月19日,双方讲和 1615年5月5日,德川家康从二条城出阵,史称大坂夏之阵 1615年5月8日,德川军攻下大坂城,丰臣秀赖自杀,日本战国结束
丰臣秀吉到底有什么底气?为何竟敢挑衅大明呢?
丰臣秀吉,在1597年第二次入侵朝鲜之时,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而且觉得自己胜算极大,大明朝再次派出大军援助朝鲜。虽然重击了日军,但是这次大战,双方(其实三方,即大明、朝鲜、日本)损失都非常大,毕竟战争就是物资消耗战,而且此战影响了历史走向,最终日本的丰臣政权倒台,德川家康上台,也就是后来的...
如果丰臣秀次没有死,丰臣王朝能长期统治日本吗?
总而言之,丰臣秀吉的历史功绩就是攫取织田信长的胜利果实,实现了日本国内的和平,他像蒋介石一样,只是名义上得到了全国的承认和效忠,而各地方军阀仍有很强的实力和兵力,秀吉的权力基础并不牢固,同时,他也没法实现全国从战争转为经济建设,只能用拙劣的朝鲜战争解决国内矛盾,由此给丰臣家代代统治...
日本丰臣绝后了吗
日本丰臣家族没有后人。1:丰臣秀吉有三个儿子,长子:羽柴秀胜(石松丸,南殿之子,早夭),次子:丰臣鹤松(早夭),三子:丰臣秀赖,丰臣秀吉死后,丰臣秀赖继天下人之位。2:丰臣秀赖侧室生下了一男一女,八岁的男孩国松逃出大阪城后在伏见被逮捕,于京都六条河原被斩首;七岁的女孩在东庆寺...
到底是德川家康还是丰臣秀吉统治了日本??
降服岛津氏。战后岛津氏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同年禁止基督教。天正十七年(1588年),丰臣秀吉开始实行“刀狩令”(かたながり),加强了兵农分离的政策。从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又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统一日本。
丰臣秀吉的评价为何要好于德川家康,怎样看待呢?
首先,因为织田信长和合法继承人织田信忠都死于“本能寺之变”,所以织田家当时没有人能真正继承织田信长的事业。可以说丰臣秀吉取代织田家继续了统一事业,对日本历史有正面意义。丰臣秀吉在临死前明确地传位于儿子丰臣秀赖,德川家康当时也正式同意,丰臣家的传承没有问题。而且日本统一也已经...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能建立幕府,德川家康为什么能够建立幕府?
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晋中之窗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被称为“太阁”。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
丰臣家是怎么没落的是定殿掌权还是不得人心
朝鲜之役最终以日本的失败告终,西国诸侯也损失惨重,间接导致了他们在关原之战中被东军击败;但是如果日本获胜,顺利吞并朝鲜,那么西国诸侯肯定将独吞利益,其实力必然大大增加,吃亏的人就变成德川家康等东国诸侯了。丰臣政权的体制虽然存在严重问题,但由于太阁秀吉本人无与伦比的威望和权术,在秀吉在...
谁能介绍一下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谢了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日本天皇任命丰臣秀吉为“关白”(摄政)。正如历史上所有完成统一大业的枭雄一样,丰臣秀吉也有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向亚洲扩张。《剑桥史》为丰臣秀吉的入侵动机做了辩护,认为日本当时...
丰臣秀吉死后日本的政权是如何发展的?
丰臣秀吉晚年,为了加强对日本国内的控制,不断将心腹重将和亲属配置到全国各地,他自己也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1590年,他将关白让与养子秀次。晚年,丰臣秀吉又想传位于幼子秀赖,同时逼死秀次。但秀赖也并未能继承父亲的大业,织田信长的另一部将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夺得统治权,建立起德川幕府。
丰臣秀吉,明智光秀,织田信长的关系
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