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消灭日军最多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1,名称:
辽沈、淮海、平津
2,地点:
辽沈(辽宁,沈阳地区)
淮海(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平津:北平天津地区
3,意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就是淮海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2、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

3、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长沙会战,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扩展资料: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全面的历史将对后人起到更好的教育,爱国主义将回到它本身的含义。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近年来的最底点,日本右翼不断挑起是非,并在日本政府影响力越来越大,官方的对立到了最近年来最强,而民间的对立情绪也放大到最大,日本一次次在两岸事务和历史问题上刺激着中国人民的神经,民间反日情绪越演越烈,这一切,都将影响到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政府应该此,告诉年轻人一部完整的抗战史,以史为鉴,立足长远,为真正富民强国制定一套历史教育体系,发奋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1、淞沪会战

1937 年8月13日,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中国军队将70多万兵力调往淞沪战场。随着日军不断增援,中国军队逐渐处于劣势。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2、长沙会战

1938 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3、武汉会战

1938 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人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 余架飞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

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参考资料:抗日战争-百度百科,淞沪会战-百度百科,长沙会战-百度百科,武汉会战-百度百科



抗战初期,国军杀起日本人来说更血性,虽然中日军的伤亡数目一般在5:1以上,但中国军人以必死的决心杀灭日军的勇气令人感叹,以下是一些抗日战争,在日军最为强盛和嚣张之时,中国军人毙伤日军最多的几次战役。
  淞沪战役,37年8月-11月,面对拥有海空绝对控制的日军,在苏州河两岸,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 抵挡日军坦克火炮的疯狂攻击,坚守淞沪战线长达三个月,以伤亡25***的代价,毙伤日军6万余人,比苏德战场初期,在基辅的苏联红军的表现,英勇的多。
  忻口会战, 37年10月,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官卫立煌指挥第6集团军,抗击日军对晋北的进犯,以伤亡10***的代价,毙伤日军2***。 国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阵亡于忻口阵地上,留下给妻儿的遗书中,有言曰:“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台儿庄大捷:38年4月,李宗仁指挥孙连仲第2集团军重创日军精锐矶谷师团,杀伤敌军一万二千人,俘敌700余名。国军伤亡2万余人。
  江西万家岭大捷:38年10月,第9战区第一兵团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一兵团主力,几乎全歼了日本精锐106师团主力1万余人,俘敌300。
  广西昆仑关战役:40年2月,杜聿明指挥第5军在昆仑关打败了有“钢军”称号的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伤亡4000余人,国军伤亡17000人。
  中条山战役: 这场战役是大败仗,但还是要拿来说说.1941年5月,日军7个师团逐次进击晋南,国军第2战区司令卫立煌指挥三个集团军18***奋力抵抗,国军坚守每一个山头,大部编制战斗到了最后一人,伤亡竟超过10***. 第3军军长上将唐淮源及所部第三军全部主力,坚守山西县山山顶整整6天,全军弹尽粮绝, 国军将士拒绝投降,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用大刀砍攻山的日军来守卫阵地, 阵地失守时, 将士战死殆尽,唐淮源将军开枪自戕,卫士从死!
  枣宜会战: 这场战役也是大败仗,但国军将士面对疯狂日军的牺牲精神依然值得一提. 40年5月,第5战区以21个军56个师的兵力,对抗日军11集团军的进犯,国军33集团军和77集团军遭到重创,但中国军队,在没有制空权,没有大型山炮,装备极差的情况下,大部分部队,英勇抗战,舍身为国.33集团军司令,陆军2级上将张自忠将军及其特务营和第74师主力全体官兵,在与日军血战中为国壮烈捐躯. 74师此后重 组,吸取了张自忠落后装备的教训,采用全部美式装备,参加了此后几乎所有的对日重大战役, 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重创日军, 被誉为抗日铁军.年轻的张灵甫,就是在德安战役中一举成名,成为著名的抗日英雄.
  第三次长沙会战: 41年12月, 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30余***的兵力, 重创日军阿南惟己11军团12***,歼灭第六师团大部, 毙伤日军5万6千余人. 是役,湖南***以“焦土抗战”、“与日俱亡”的悲壮气概,自毁家园,一夜之间便使日军无法在战区内获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也被中国军民挖得沟壑纵横,使日军重武器和机械化部队无法展开。
  常德保卫战:43年11月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余名官兵在师长余万程的指挥下,在日军4个师团十几万大军的疯狂进攻下坚守15天。57 师伤亡达7800余人,杀伤日军近***。(整个常德会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该保卫战被一些国际友人称为“斯大林格勒第二”。
  衡阳保卫战:44年6月到8月,日军发起大规模的豫湘桂会战. 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将军率国民党第10军外加暂编第54师1个团1.7***,孤军守城47天,抵抗日军第11集团军数十***的进攻。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其中击毙高、中级军官390余人,伤520余人,日军68师师团长佐久间为被击毙,日116师团和68师团遭毁灭性打击.而国军全军伤亡17000人,可称真正是战斗到了最后一人,衡阳百姓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日夜活动于战场,支援守城官兵,为国捐躯的市民达3000多人。
  同古保卫战,42年3月,中国第一支全副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新22师,在第5军军长杜聿明指挥下,为了掩护戴安澜的200师撤退,在缅甸同古地区,以新22师不足***的兵力,抗击日军2个师团近5***的兵力半月之久, 毙上日军4500人,而自己只伤亡1500人, 这是抗日战争战场上,极为罕见的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中国军队一掌握新式武器,就立刻可以成为日军的劲敌,能打还能胜之,说明抗日战场初期国军的节节败退,非战之罪,实在是力所不逮. 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除了一死报国,还能要求他们什么?

台儿庄,长沙,淞沪会战,娘子关



国军消灭日军最多三大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13日,此战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改变日军的入侵方向,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参战,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计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2、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起止时间...

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哪个最惨烈?
解放战争中规模大、歼敌多的大决战,自然是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但是,若问三大战役中哪次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则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战役。战前,蒋介石声称:徐蚌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战前, *** 两次发电报给华东野战军,说准备以10万到20万人的...

解放军歼敌最多的是哪仗,伤亡最大的是哪
1. 淮海战役中,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的中华民国国军,包括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计55.5万人被消灭或改编。2.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3.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4. 实际上,淮海战...

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
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国民党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

中国对日战争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第九战役:湘西会战(抗日铁军74军在此战役中与其他中国部队合围痛击西犯日军主力,把几万日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狼狈逃窜,取得一次战役歼灭日军达2万余人之多的雪峰山大捷)第十战役: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部发动的共产党部队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行动,又称“正太线破袭战”,参战部队多达...

在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在历史上他们有什么含义_百度知 ...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哪三大战役歼灭敌人154万人?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而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

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

一口气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42天的时间线
以及包围杜聿明集团,共计消灭55.5万余敌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南线防御造成了致命打击。平津战役的开始则始于11月29日,华北军区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最终在1月31日和平解放北平,共俘虏改编52万人,标志着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总计歼灭敌人173个师,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歼敌47.2万余人;意义: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