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庆近现在的发展这么差? 安庆越来越差了么?
安庆的决策者如果都像你这么想那安庆就彻底没救了,知道安庆这些年为什么发展慢与沿江的马梧桐差距不断拉大吗,主要就是差在工业上,芜湖的工业规模已经接近安庆的两倍,合肥更是安庆的四倍之多。整个安徽省的工业产值还不及江苏的一个苏州市,你觉得中国有几个城市不经过大力发展工业就能变成竞争力强的城市的?安庆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刻不容缓,当然要尽量避免发展重污染型的产业,光搞旅游能强市?安庆不是海南三亚,没那个资源没那个区位。安庆只要企业多了,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就强了,职工的收入也会增加,进而有一系列的连锁效应,比如城市人口增加,消费增加,区域的影响力增加,城市财政收入增加。对于中国大部分城市来说,走工业化是必经之路。
不发展,工业差
年来,安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市生产总值在2005年达到429.64亿元。从区域划分上看,安庆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两驾马车。目前,安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作为安庆经济发展主力的城区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和带头作用,是关系到全市经济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安庆城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长期以来,城区作为安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中心区域,在安庆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安庆社会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处于城市中心的城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显突出。同时,城区从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区域的定位、产业的结构、发展的重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形成了城区发展的特色。
(一)经济密度高
经济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公里土地所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率。伴随着城区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放大,城区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明显上升。到2005年城区GDP达14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3.3%。2005年城区总人口为73.05万人,人口密度为889人/平方公里,经济密度为1742万元/平方公里,在马芜铜宜四地中名列第二,是安徽省经济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中心之一,2005年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13%。
(二)二三产业比重大
目前,安庆城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纺织加工业基地。是皖西南及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城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加速集聚,产业结构特点更加明显。城区的产业结构特征明显,呈现为“二、三产业共同主导,以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2005年,城区二、三产业比例达到96.2%,其中二产业达到49.2%的水平,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1.1%)8.1个百分点,三产业为47.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8.1%)8.6个百分点,2006年1—8月份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54.1%。安庆城区的这种产业结构体现了“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与加快宜城发展要求是一致的。
(三)城市功能较完善
安庆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区,使城区具有显著的人才、科技、研发、教育资源优势,带动和促进了城区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城区起着主导地位。2005年城区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的比重达40.8%,目前已形成了以城区为主体的商贸流通发展格局,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消费。物流的集聚度和辐射力全面提升。
二、制约安庆城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城区自身的发奋、进取之下,安庆城区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逐渐丧失,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开始显现,经济发展的后劲受到挑战。
(一)自身发展的制约
由于城区石油化工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其他行业经济实力整体较弱,经济容易受到个别大企业影响而产生波动。特别是工业,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强烈振动以及安庆石化减产、检修等影响,使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减慢。今年1—8月份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5%,比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还低15.1个百分点。
(二)发展空间的制约
随着城区经济密度的迅速增加,城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不断提高,制约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进一步缩小了外延扩张空间,同时地价的不断攀升,造成商务成本的增加,给项目的引进造成困难,资本集聚的压力不断加大。
(三)利益格局的制约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规模的扩张、项目的选址等,需要超越地域的界限来进行配置和组合。而目前城区由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超越地域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益之争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的制约带来了行政效率低,管理成本大,短期行为严重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四)发展理念的制约
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在城区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其对照,安庆市城区在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思路不够开阔,起点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局限于本地区局部利益、眼前利益的多,着眼全局、考虑长远的少。回顾安庆市城区的发展轨迹,在感受其不断发展壮大历程的同时,也感受到城区在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方面还是比较滞后,创新性的大的举措比较少,传统的做法、传统的套路比较多。
(五)产业趋同的制约
城区的发展过程虽然有着基本相同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照相同的方式去发展。目前安庆市各城区在经济的发展方式基本上大同小异,普遍是“二产为主,二三并举”的经济发展大格局,各区之间的发展特色不鲜明,即使有一些“亮点”,尚构不成发展的主流。因此各城区在大的产业发展框架下,产业趋同现象比较明显。产业趋同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城市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城区难以通过互补而取得发展,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六)社会成本的制约
城区作为安庆的“中心”,在以其区位优势获得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为全市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区的发展。如:为这些企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但从中得到的收益很小。
三、对安庆城区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的思考
(一)总体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区经济发展。以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和规划为导向,加速生产要素和服务功能向城区集聚,促进城区经济总量扩张;以发展现代型经济形态为导向,实现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提高城区经济增长质量;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导向,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加快富民进程;以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人人向往的新兴现代化城市,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战略定位
立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着眼于东向发展和“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努力加速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使城区成为安庆经济增长的核心区,辐射全市,以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经济形态、发展载体、富民和就业模式的创新,使城区成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优化城区经济结构,强化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使城区成为体现城市现代文明与繁荣的标志区。
四、加快安庆城区经济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城区经济的重要性
城区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集中的体现,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安庆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急速扩张,资源和要素快速集聚,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更快更好地发展城区经济,对于安庆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加强对城区经济工作的领导
要积极扶持城区企业发展,加强对城区经济工作的领导。各区领导要重视城区经济工作,把发展城区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扶持城区企业的发展,为区街企业在促进生产发展、融通资金、选拔人才等方面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营造良好的城区经营环境
要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步伐,为城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十分重要。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首先要加大硬环境的投入,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外来投资者来城区投资办厂办店。其次努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必须在各级各部门中树立“支持城区经济发展,就是支持全市经济发展;帮助城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帮助全市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的全局观念,营造有利于城区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协调市直和城区之间的发展,努力进行资源整合
要树立城区经济发展由“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的新思维,协调市直和城区之间的发展,努力跳出市直与城区、城区与城区之间各自为政、平面化推进的套路。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功能界限明显的功能性区域。在市场选择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调整,形成有相应的产业结构和城区形态与之相配套,功能-产业-形态既有差异、又融为一体的新的城市形态格局,最大限度地避免单一经济增长扩张所带来的小而全和产业趋同化等一系列弊端,从而在不同的区位发展出若干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性中心区。 在进行的资源整合、产业转移、辐射融合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破解行政隶属关系的界限,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因此在加快市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互惠互利”这一关键,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优势叠加、劣势互补、产业协调的区域综合经济体,使各利益体成为城区发展的原动力。
安庆能发展成今天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让一个失去省会地位的老省会发展,肯定是挫折比较多的。能搞成这样已经十分伟大。
缺少上面的资金支持,另外安庆的收入实在太低,难以维系很多下层人民的生活了。就业机会少也是一个问题,安庆很多单位招人,不是要高学历,要么就是要求长相好,要么有后台有关系。想啊,有高学历还能在这里?
安庆为什么发展缓慢
安庆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地理位置限制 安庆地处内陆,虽长江沿岸,但受限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发展难以跟上东部沿海地区的步伐。地理位置的局限影响了对外贸易的便利性和物流的效率,进而制约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二、产业结构单一 安庆的传统产业结构偏重,主要依赖重工业和农业,高新...
安庆发展为何如此落后?
安庆地处皖西南,综合看安徽现在对安庆来说属于互相看不惯的那种。因为安徽整个都不受国家重视,安徽在江浙沪那里就是一个术语叫“灯下黑”,完全属于劳动力流出省份,只有合肥能勉强凭借省会的行政地位搞一搞大规模基建,吸引皖北地区的人为主。另外其实武汉,重庆,南京发展如果不是省会和直辖市,也会很...
安徽安庆市曾媲美上海、武汉,如今是怎么一步步沦为四线城市的?
安庆市没有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错失良机之下导致现在沦为了经济比较靠后的城市。在几十年前,安庆这座城市的名气可堪比当时的上海,南京等都市,更是比当时还没有成为省会的合肥市要发达许多,不少外地商人争先恐后挤破头都想来到这里发展,而在近现代时期,安庆市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太平天国与清...
为什么安庆不能发展为像武汉那样的大都市?
甚至压制安庆的发展。省委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制度(如政策、开发项目等)安排上没有或很少考虑安庆的发展,对安庆的领导班子的安排也很随意,没有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有干劲有决心的领导用到安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任市委(含地委)领导大部分是庸才、水才。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安庆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安徽省会合肥作为全省经济的中心,吸引了众多资源聚集,但在某些方面却造成了资源浪费。例如,安徽省唯一的一家远洋运输公司,居然没有设在拥有优良港口的芜湖或安庆,而是在省会合肥。这种现象在安徽省属科研院所有所体现,56家研究机构中有46家集中在合肥,而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以阜阳、亳州、宿州等地区为...
安庆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经济发展靠的是国家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国家是主导力量,深圳就是证明,国家不帮助安庆,安庆自然就难以发展起来。安庆市区处安庆的西南一隅,背面又有大龙山,交通不够发达,不能紧紧形成八县的中心区域,不能形成辐射带……安庆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是近几年安庆也有所发展,希望安庆能再度重新振作...
安庆为什么那么穷?
首先,安庆地处内陆,距离沿海地区较远,交通运输不发达。因此,安庆在外部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难以快速扩展经济。其次,安庆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相对较慢。安庆在清朝时期也作为皖南总督府驻地,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曾一度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庆的实力也逐渐下降,一些...
曾为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是如何衰落的?
4.制造业一直很少,地产 娱乐 商贸一堆,实体经济太差。 5.…… 衰落是必然,希望慢慢改善吧…… 第一主要是省会迁出、把文化工业经济都带走了,啥也没给安庆留;第二安徽集全省之力发展合肥、振兴皖北、限制安庆这个安徽人应该都知道;最后我想如果是独秀天下省会绝对不会搬、那安庆现在的发展恳定要比合肥强。 安庆...
为什么安庆很落后
安庆这几年的发展还是可以的,就目前安庆的经济来看,仍处于落后的阶段,主要是安庆的领导班子的能力不是很强,虽然出现过几个比较好的市委书记,比如说赵树丛。但是只要做出点成绩的,都会被省里要过去。所以安庆不能持久的发展,毕竟,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再者,安庆的企业都很差,大部分的企业倒闭...
为什么长江五虎安庆混得最差?
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大又太富了,为了稳固统治,清朝顺治年间,把江南省一分为二,东边的一半叫江苏,名字来源于江宁(南京)和苏州的首字,安徽省来源于安庆和徽州(如今的黄山)的首字。混得最差的长江五虎 安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下游的交通枢纽,还是南京的西大门,如果沿着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