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特点分别的什么? 求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特点! 详细点!
打的厉害
武装夺取政权
三大战役的特点:
1、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2、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扩展资料: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
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截断退路,“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一)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二)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三)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先取两头,再中间突破"
平津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先围而不大,与淮海战役相配合,待淮海战役结束后,再"瓮中之鳖"
三大战役的特点:
辽沈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先取两头,再中间突破"
平津战役的战术特点是先围而不大,与淮海战役相配合,待淮海战役结束后,再"瓮中之鳖"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描写的不同特点在哪些方面
官渡之战心道具战描绘多。赤壁之战最详细,心理战比较多。彜陵之战描写匆忙,一章带过官渡之战心道具战描绘多。赤壁之战最详细,心理战比较多。彜陵之战描写匆忙,一章带过官渡之战心道具战描绘多。赤壁之战最详细,心理战比较多。彜陵之战描写匆忙,一章带过官渡之战心道具战描绘多。赤壁之战最...
三大战役时间特点及意义
全部获得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我国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
在三大战役中,中央军委针对东北、华东、华北三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作战方针,全面地运用 “十大军事原则”,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夺取城市及地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集中优势兵力和全部消灭敌军的强大兵团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大规模的运动战、阵地战和城市攻坚战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简介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下面是这三大战役的详细介绍:1、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
三大战役的内容和意义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孙权早已做好御敌之策
众所周知,三国有三大战役,直接影响了三国的格局和走势。这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曹操的杰作,而夷陵之战的主角则变成了刘备,三大战役的特点都一样,4个字:以少胜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备举蜀国之兵征伐东吴的这场战斗,为什么会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考试如何区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渡江战役和三大战役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中中国军民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战中最大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中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胜利,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攻克南京的战役,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战役。
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
背景: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特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赤壁之战的特点是什么?
赤壁之战的特点是以弱胜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为尔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
有关三大战役的简介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此次战役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数排在第二,一共消灭了52.1万余人,但是这次战役中,我军的伤亡人数是最少的,仅仅伤亡了3.9万人。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