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田门外之变的剧情简介

《樱田门外之变》的故事历史背景设定在哪个时期

  樱田门外之变是发生于日本安政七年三月三日(1860年3月24日)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编辑本段]背景
  自黑船来航后,主张开国的彦根藩主井伊直弼与主张攘夷的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对立日深,之后又为了十三代将军的继承人问题各自形成对立派系,政争的结果由井伊直弼胜出,安政五年(1858年)井伊直弼出任幕府大老,不但独断地与美国签订《日米修好通商条约》以遂开国理念,第十四代将军也成功地由其派系所拥立的德川庆福接任。翌年(1859年)德川齐昭发动反攻,联合越前藩主松平庆永、尾张藩主德川庆恕及自己的儿子一桥家当主一桥庆喜闯入江户城质问井伊直弼,结果因为这种过于无礼的行为反遭井伊直弼下达永久退隐的处份。之后井伊直弼决定全力镇压反对势力,大举逮捕水户藩及攘夷派的志士,并以严刑论处,酿成安政大狱,一时间风声鹤唳,尤其水户藩士的积怨已濒临界,有些谋画暗杀的激进藩士为免连累本藩而事先脱藩变成浪士,反扑活动暗潮汹涌。
  [编辑本段]暗杀
  安政七年三月三日(1860年3月24日),这天是上巳之日,也是驻居在江户的大名固定要进城谒拜的日子,以水户藩浪士为主的暗杀集团决定于今日起事。
  天寒未明,路上积雪处处,主集团由东海道品川宿(今东京都品川区)出发,经过大木户后在札之辻转向,途经网坂(今东京都港区的庆应义塾大学附近)、神明坂、中之桥,接着穿过樱田通,在爱宕山的爱宕神社与次集团会合,此时共计有水户浪士17人、萨摩浪士1人,后世合称“樱田十八士”。由于井伊直弼的宅邸在樱田门附近,樱田门为井伊直弼进城的必经之路,所以暗杀集团便埋伏在樱田门附近等候。
  上午9时许,井伊家开门,约60人的护卫队伍围绕着井伊直弼的大轿出来。暗杀团的森五六郎手持诉状,伪装成拦轿喊冤的样子迅速接近井伊的队伍,在与井伊家护卫纠缠之际,冷不防地拔刀砍杀井伊的护卫,其他护卫见状蜂涌上前,此时暗杀团的黑泽忠三郎以手枪向井伊直弼的轿子开枪,贯穿轿子,射中井伊直弼的腰部与大腿。这枪响同时也是暗杀团发动总攻击的暗号,四面埋伏的暗杀份子纷纷突袭井伊队伍。
  井伊的护卫虽有人数上的优势,但因措手不及而招架不住。暗杀团的稻田重藏首先攻入井伊直弼的轿子附近,但遭井伊家护卫砍死。随后唯一的萨摩藩浪士有村次左卫门成功击倒轿旁的护卫,一把将井伊直弼由轿中拖出斩首,与广冈子之次郎一同带着井伊的首级突围,但先后被砍成重伤,最后朝向日比谷门方向逃逸。有村次左卫门在若年寄远藤但马守的宅邸前切腹自尽,广冈子之次郎则在姬路酒井家前切腹。暗杀团中同样因重伤而切腹自杀的尚有山口辰之介及鲤渊要人。
  暗杀团事成后各自散逃,8人带伤向官府自首,2人于逃亡途中被捕,1人于逃亡两年后自杀,只有2人在逃亡后得享余年。

是阿兰的歌《沉睡在雪中的悲伤》。我很喜欢。阿兰最近新曲

1860年2月18日清晨,水户藩士关铁之介告别妻子房和儿子诚一郎,离开故乡,前往江户。不久前,铁之介与水户藩的志士们立下盟约,计划暗杀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执行任务的小组共十八人,除了铁之介等水户藩士,还有一名叫有村次左卫门的萨摩藩士。制定计划的是水户藩尊王攘夷派的领袖金子孙二郎,他任命铁之介为暗杀组的首领,指挥行动。
实行日定于3月3日。这天下着错季的大雪。铁之介一行来到品川爱宕山,准备在樱田门附近展开行动。井伊的队列走近了。有一个人假装要给大老呈递直诉状打乱队伍,其他人听到为信的枪声后,杀入队中。有村次左卫门挨近井伊所乘的驾笼,成功将井伊拖出轿子斩首并取得首级。暗杀组中,稻田重藏当场战死,四人自杀,八人自首。目睹任务完成的铁之介立刻赶往京都。
其实,刺杀井伊不过是行动的序曲,与此同时,萨摩藩的军队应该已经占领了京都,护住了受幕府威胁的朝廷。然而铁之介并不知道,萨摩藩内发生意见分歧,保守慎重的想法占了上风,举兵进京的计划已经取消。铁之介突然发现他自己成了被追杀的对象,欲取他性命的不仅是幕府方面,还有同胞的水户藩士。铁之介回忆起樱田门外之变之前的种种往事。
1854年佩里黑船来航叩关,日本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被迫打开了闭锁的国门。井伊直弼这些德川幕府的大名屈从于西方的压力,而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则与之对立,提倡尊王攘夷之策。井伊就任大老后,齐昭一派失势。井伊镇压秉持异议的各藩藩士,掀起“安政大狱”。为了阻止他的暴行,铁之介等人挺身而出 。



樱田门外之变结果的介绍
暗杀团事成后各自散逃,8人带伤向官府自首,2人于逃亡途中被捕,1人于逃亡两年后自杀,只有2人在逃亡后得享余年。

井伊直弼的樱田门事变
于是参加除奸计划的志士陆续赶到江户。万延元年(1860)3月1日,金子孙二郎、木村权之卫门、斋藤监物、稻田重藏、佐藤铁三郎、关铁之介和有村雄助等,在日本桥西岸的“一料亭”汇合,商议行刺井伊直弼的方案。即乘3月3日的上巳佳节井伊大老在樱田门外登城时袭击,以四五人为一组,靠近大老的...

樱田门之变的由来是什么?
为反抗幕府的高压政策,为安政大狱的被害者复仇,尊王攘夷派水户、萨摩两藩的18名志士于1860年3月24日刺杀井伊直弼于江户樱田门外,史称“樱田门之变”。此后各藩志士逐渐出现联合倾向,他们不断袭击和焚毁外国使馆、刺杀使馆人员和商人,威胁和斩杀通外日商,使尊王攘夷运动在文久年间(1861~1863年...

樱田门外之变死伤者和处分的介绍
袭击者中、最初接近座轿的稲田重蔵被河西斩倒后立刻死亡。有村次左卫门,广冈小之次郎、山口辰之介、鲤渊要人等在彦根藩士的拼死反击之下负重伤、到其他藩邸自首后自刃。除此之外的要么自首要么被捕后被杀或死于狱中。只有増子金八和海后磋矶之介潜伏到明治年代活了下来。 井伊家除了井伊直弼...

樱田门外之变的意义是什么?
1860年事件,即樱田门之变,发生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井伊直弼的开国主张在当时环境下并不算错,但维持幕府统治成为其关键。然而,幕府的统治基础——武家体制与军力威慑,正逐渐动摇。井伊直弼被浪士集团斩首,幕府威信遭受致命打击。接连的刺杀事件,展示了幕府的无力,萨长两藩在实战中亲眼目睹外国...

樱田门外之变的影片评价
《樱田门外之变》是一种传统的叙事方式,展现出东映时代的风貌,以此缅怀东映电影曾经的辉煌 。《樱田门外之变》虽然有手法过于直白之嫌,但叙事绵密扎实,重头戏“樱田门刺杀”更是气势迫人。可惜汗颜的是,这部充满诚意的大制作其实是茨城县的旅游宣传片 。

坂下门外之变事件经过
1862年2月13日,日本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坂下门外之变,这是一场尊攘派志士针对幕府实权人物安藤信正的袭击事件。当时,安藤在樱田门外之变后与久世广周共同执掌幕府,推行井伊直弼的开国路线,并极力推动公武合体,导致尊攘派对其政策不满。早在万延元年(1860年)7月,水户藩的西丸・野村...

类似日本《十三刺客》的电影
个人比较推荐以下两部,都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而且战斗场面非常真实:忠臣藏:有很多版本,推荐2010年斋藤光正导演,田村正和主演的版本。讲述赤穗义士事件,地方藩主被朝廷里的官员陷害被迫切腹,藩地总管大石内藏助带领家臣们复仇成功的故事,知名的新撰组的队服就是取自这个事件的。樱田门外之...

昭和版白色相簿——二二六兵变全纪实
命运的轮盘在冬日的雪花中转动,1860年的“樱田门外之变”昭示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七十六年后,1936年的东京,大雪纷飞,预示着一场血腥而荒诞的兵变即将拉开序幕。这场兵变,成为了昭和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其背后的思想激荡与权力博弈,构成了这段历史的深刻注脚。北一辉,作为“二二六”军事政变的...

樱田门外的刺客: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生死之路
(樱田门外之变 剧照) 安政年间,皇宫起火,洋人侵扰,掀起大狱,年号不祥。 井伊直弼死后半月,日本改元万延,欲除晦气。 这当然是无用的。年号不可能让国家安宁,人才可以。 从此,日本进入更为激动的年代,尊王攘夷倒幕运动风起云涌,江户京都,到处刀光血影。 8年之后,幕府倒台,当年恨透了井伊直弼强硬开国的攘夷...


其它相关链接

资料来自于网友,若有质量问题,请联系电邮
© 狮子故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