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介绍
(1)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以及和平建国希望和曙光。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内战爆发。
(2)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3)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4)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2、辽沈战役
(1)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2)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3、淮海战役
(1)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2)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3)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4、平津战役
(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2)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3)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5、渡江战役
(1)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2)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
(3)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后,又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导性文件,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4)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5)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5)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6)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7)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介绍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于194...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派系有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存在多个派系,这些派系之间的争斗和矛盾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这些派系的简要介绍:一、主要派系及其特点 1. 嫡系军阀:这是指从北洋政府时代就存在的、由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派系。他们拥有最多的军队和最小的异己分子,是国民党内的主流派别。在...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以下是关于淮海战役的详细介绍。一、战役背景 在解放战争的转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华东战场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连续失利,其统治集团开始考虑放弃徐州等战略要地。在此背景下,...
解放华山战役
内容介绍:1949年5月中旬,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陕中战役”的展开,已遭到我陕甘宁边区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以下简称总队)重创的国民党保安第六旅旅长兼第八区专员韩子佩率残部400余人逃上华山,企图凭借“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天险负隅顽抗。韩子佩部逃上华山后,路东总队奉命回师华阴,任务是休整...
人民解放军史上十大经典战役介绍
1、四渡赤水时间:1935年1月19日——3月31日。地点:川、黔交界的赤水河。双方:红一方面军;国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桂军3个师,黔军3个师。结果: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意义:坚定的战役决心与灵活的战役行动相...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以下是关于这三大战役的简要介绍:辽沈战役:时间: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地点: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双方指挥:人民解放军由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国民党军队由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指挥。淮海战役:时间:从1948年...
渡江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渡江战役的简介 渡江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以邓小平等人为主要指挥官的一次重大战役,这一次战争为中国的解放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于渡江战役简介中大部分是由关于渡江战役的时间,起至地点和胜利原因来讲的。渡江战役简介中有明确记载,渡江战役是中国的解放军们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追击战争,这...
中国的三大战役
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下为三大战役相关介绍:辽沈战役时间地点:1948年9月12日打响,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发生于辽沈地区。作战双方: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国民党东北“剿总”卫立煌集团。战役结果:解放军相继夺取锦州、长春、沈阳等东北重要城市,歼灭国民党军47....
渡江战役的介绍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后,在和平谈判的烟幕掩护下,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1949年2月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1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
请介绍建国后的三次“土地革命”?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